(四)继续办好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目前,在湖南等17个省、自治区和国务院6个部委所属的8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举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每年招生7200余人。其中约2000人在中央部委所属的高等学校中学习(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中学习的有500人)。少数民族预科班要继续办下去,但总体规模不再增加,重点是逐步提高办班的层次与质量,逐步扩大在水平较高学校学习的人数比例。以现在的2000人为基数,将其在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学习的人数逐步扩大到3000人左右。为提高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办少数民族预科班的积极性,改善相应的办学条件,中央财政对承担任务的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标准,拨给正常的事业费。
上述工作,由教育部牵头落实。中央应承担的基建费和事业费,分别由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安排。具体办班、招生工作,由教育部、国家民委商有关省、自治区办理。
二、进一步调整民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与办学模式
全国现有民族高等学校12所,在校本专科大学生近4万人。几十年来,这些高等学校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有力地支持了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需对现有民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与办学模式逐步进行调整,总的思路是:今后民族高等学校要逐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在职干部的培训比重,逐步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师资的比重,在招生工作中要适当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学生的比重。提倡并尽快建立民族高等学校与其他高等学校联合办学的机制,以便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此项工作,由国家民委为主,商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抓紧落实。
三、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在职干部的培训,扩大在内地挂职锻炼的人数
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到中央各部委和内地省、地、县挂职锻炼,是帮助他们开拓眼界、迅速成长的一条成功之路。目前,每年到内地挂职锻炼的少数民族干部为200人左右,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干部培养的需要。今后要将规模提高到每年500人,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民委商有关部门落实。
四、进一步抓好内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教工作
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素质,必须切实抓好教育这个基础。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师资水平普遍较低,应当采取多种措施逐步解决。组织内地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要重点抓好内地对这些地区的师资支持工作,特别要抓好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支持工作。总的原则是:分配任务、对口支持、自愿报名、给予补贴。内地以省、直辖市为单位分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个地区,分期分批组织内地一些教师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口地区的大、中、小学校任教,并对当地教师兼做辅导、示范工作。由此调整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教师,可分期分批安排到内地对口的省、直辖市所属大、中、小学校,接受相应的在职进修与培训。此项工作,由国家民委、教育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