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通知

  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与促进区域合作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的同时,切实加强区内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国内外分工,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和质量,形成整体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支持相结合。在地方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提高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国家要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节 战略定位


  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立足能源资源优势,按照科学开发、高效循环利用的原则,突出工业强区,着力打造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重要的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基地,培育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发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独具魅力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建设,探索建立以红色文化为主体并充分发挥自然、历史、民俗等资源作用的文化创新改革区域,促进文化繁荣、经济发展、人民富裕。
  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构建集农业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引进、产业化经营、休闲观光以及生态家园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综合示范区,探索西北地区旱作农业高效发展的新路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早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使老区广大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初步建成,农产品加工业、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普九”巩固率达到93%以上。就业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超过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单位产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民生和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突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推进组团式发展,完善城镇体系,优化人口分布和生产力布局。

第一节 功能分区


  高效集约发展区。包括城市建成区与规划建成区、资源开采区和产业集聚区,是人口和产业高度集中的点状区域。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产业发展潜力较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承担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功能和带动整个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重点推进平凉工业园区、华亭工业园区、庆阳西峰工业园区、盐池工业园区、中卫工业园区、宁东化工产业园区、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及榆林、延安、铜川、吴忠、固原等地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老区内产业园区适当扩区调位和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旱作农业发展区。包括农业作业区和农村居民区,是从事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的面状区域。农业作业区生产条件较好,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并承担着特色农牧业发展及初加工、劳动力输出和生态维护等其他功能。农村居民区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适度集中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专栏1 农业产业带

优质小麦、小杂粮产业带。主要集中在黄土塬及河川地区。积极推广小麦及谷类、杂豆等小杂粮优良品种,围绕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建设优质高产小麦基地和绿色有机小杂粮基地。

  玉米、马铃薯产业带。主要集中在土石山区。广泛普及节水高效旱作农业等实用技术,大力改良品种,进一步提升产量和品质。

  优质水稻产业带。主要集中在宁夏沿黄地区。建设节水型优质水稻基地。

  特色果品和中药材产业带。主要集中在山地及丘陵地区。推进苹果、枣、梨、杏、枸杞、沙棘、柿子、核桃、酿酒葡萄、中药材等良种苗木繁育和产业化发展,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果业提质增效。

  设施农业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周边。围绕加强区域内外“菜篮子”产品供应,建设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

  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推进滩羊、白绒山羊、秦川牛、平凉红牛、泾源黄牛等畜产品良种繁育工程,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



  生态环境修复区。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土石山区以及采掘塌陷治理区,对这类区域坚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通过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育草、水土保持、沙漠化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功能。加快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程。

专栏2 生态环境修复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开展淤地坝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董志塬及其他12条塬面固沟保塬。

  风沙区。以防风固沙为主要内容,推进防护林、人工草场、封山育林育草建设,加强封禁保护。

  土石山区。以水源涵养为主要内容,加大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育草力度。

  塌陷修复区。以自然植被恢复为主,把封育与人工植树种草结合起来,恢复植被,美化、净化作业区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