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断丰富统计信息产品。一是进一步改进传统数据产品内容。2011年,我局通过改进《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发展报告》、《中国区域统计年鉴》等传统数据产品内容,以及编辑出版《辉煌的“十一五”》、《中国宏观经济2010》等书籍,为社会各界提供了高质量的综合统计产品。二是编辑出版了《中国统计热点问题解读》、《中国统计四大工程》等书籍,以通俗的语言和活泼的漫画解读统计热点问题,受到各方好评。三是主动拓展政务公开范围。启动了英文版统计数据库开发工作;发表了一批解读文章,如《加强和改善应对通胀的供给管理》、《全面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等,为社会公众了解和使用统计数据认识国情、分析形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做好公开信息的诠释工作。一是继续完善所发布信息的“说明书”。我局明确要求各相关单位对所发布的统计信息必须提供“说明书”,说明数据的来源及质量状况,使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分析和使用统计数据。二是增加公众关注的数据并进一步做好诠释。2011年,我局在月度发布新闻稿中增加了反映数据变动情况的相关信息,如在CPI、PPI、工业增加值、工业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等新闻稿分别增加了各类消费商品价格同比变动情况和环比变化情况的说明、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数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指标数据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投资数据,并且增配了统计图,进一步规范了新闻稿的附注。
(三)不断提高数据发布的及时性。2011年,针对统计报表因制度方法改革而带来的变动,我局全面调整了数据库指标体系,保证数据库指标和数据的动态更新。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较往年提前出版了一周左右。此外,我局进一步健全应急发布制度,对于重要统计信息和统计新闻,第一时间通过我局门户网站发布。同时,从2011年7月起,我局月度统计数据发布由以前的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改为通过网络分项发布;季度和年度数据发布,采取新闻发布会和网络发布相结合的发布方式,发布时间都较之前提前了2-3天。
(四)主动推行统计决策公开。2011年,我局通过多种方式畅通政府统计和社会公众的互动渠道,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凡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统计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等,我局在决策前通过网络、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通过适当途径反馈或公布意见采纳情况,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此外,通过对部门统计相关负责人和涉外调查公司业务主管进行培训等活动,在加强沟通、服务群众的同时,主动将统计行政审批置于公开监督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