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支持,正确引导,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的原则,尊重农民的实践,尊重农民的创造,尊重农民的选择,积极探索创新,注重实际效果。改革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一般的集体企业,可以完善承包制,也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小型、微利、亏损企业,可以通过租赁、拍卖、联合、兼并、破产等办法进行要素重组。不论哪种形式,都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政企职责分开,政府从直接管理生产经营转向宏观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二是优化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使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三是确保企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得流失。近几年,不少乡镇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这种形式对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是有成效的。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建的乡镇企业,包括农民自己联办的、农民与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合资合作办的,都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合伙企业转化为股份合作制应予鼓励和引导。乡村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采取增量扩股的做法,有利于增加企业资本金,应予提倡;同时,可探索以多种形式搞活存量。对把集体资产化为私有的做法,是不允许的,应当做好工作,予以纠正。对乡镇企业现有集体资产要全面清产核资,进行产权登记,建立审计监督制度,切实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二)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乡镇企业要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快技术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各地尤其是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新增投入应主要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依托现有科研开发机构,不断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提倡有条件的企业自办科研所,不断提高消化、吸收、创新技术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利用专利技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有条件的企业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同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发展科工贸一体化经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提高。
要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支宏大的乡镇企业人才队伍。把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开拓精神强、懂经营、善管理、乐于奉献的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乡镇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通过职业学校、短期培训、民间办学等途径加强对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不断扩大乡镇企业的人才后备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吸引人才、使用人才、保护人才的环境和机制。
(三)切实加强经营管理。要把科学管理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来抓,引导企业扎扎实实地苦练内功,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抓好企业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现场管理,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企业内部重大问题,要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物耗能耗,提高质量和效益。注意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要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方面不断创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突出抓好质量管理,增强质量意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认真抓好财务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和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抓好劳动人事管理,严明劳动纪律。大力抓好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
(四)努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根据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资源优势,合理调整结构。继续实行多业并举,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积极带动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兴办集约型的农业企业。特别注意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实行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使农民和企业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带动农业的企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这样,有利于减少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有利于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促进农产品的增值增利增效;有利于乡镇企业与农业形成良性循环。乡镇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要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乡镇企业尤其是粮棉主产区乡镇企业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一个带有方向性的战略重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