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
1997年3月11日
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与发展意见的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十五年,在实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过程中,乡镇企业面临着新的形势,肩负着历史重任。最近,我们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研究了乡镇企业的改革、发展和提高问题,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乡镇企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1984年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之后的十多年来,乡镇企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不仅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业生产、转移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坚实支柱。1995年乡镇企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农村社会增加值的百分之五十六,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占三分之二以上。乡镇企业集体资产占整个农村集体资产的百分之七十七,有力地巩固和壮大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实现农民小康生活的有力保证。1995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438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百分之五十来自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还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治本措施。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就快,负担就相对较轻,贫困人口就较少。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1995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2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百分之二十八。“八五”期间,乡镇企业新安置劳动力3500万人,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业投入,提供了大量农用生产资料,实行农产品加工增值,以工补农建农带农,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发展。“八五”期间,乡镇企业用于补农建农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资金达1000多亿元。
增加社会有效供给的有生力量。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目前乡镇企业的许多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已占全国相当大的比重,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占百分之十七,机械占百分之二十六,原煤占百分之四十,水泥占百分之四十,食品饮料占百分之四十三,服装占百分之八十,中小农具占百分之九十五,砖瓦占百分之九十五,为繁荣我国的城乡市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推进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一翼。1995年乡镇工业增加值10804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百分之四十四。“八五”期间,全国工业增加值净增量的百分之五十来自乡镇企业。城乡工业相互依托,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开辟了中国特色工业化的新路子,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299亿元;完成增加值1459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以上;出口商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