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强化粮食增产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年)》中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程的立项实施。加快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旱情监测能力,年内实现800个粮食主产县每县至少有1套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使50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每县达到2-3套;在农业干旱频发区配备300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启动冬小麦增产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初步建成四级冬小麦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和冬麦区干旱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并形成较为稳定的业务能力。
3.加快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2011年中央财政乡村气象服务专项,扎实构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气象为粮食增产服务的规模效应。持续深化县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年内试点县建立面向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大型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等的气象服务模式,持续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的专项气象服务。继续丰富农业农村气象服务产品,提高面向农村气象预报的精细化水平,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扩大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年内重点推进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发布工作,实现预警信息对各级政府应急责任人、各级应急队伍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手机短信全覆盖,保证至少有一种手段可以将气象服务送到示范区农民手中。
4.大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保障粮食增产服务能力。完善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适时开展保障粮食增产的农业抗旱防雹、水库增蓄等人影保障服务。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国家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建设,年内优先启动东北区域人影工程示范建设。加强中央财政人工影响天气专项管理,完善区域级人影业务运行机制,加大跨省作业力度,集中优势资源提高人影保障粮食增产的作业能力。
5.大力推进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快发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诊断、预警技术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提高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热害、连阴雨、霜冻、暴雨、冰雹、大风、病虫害等的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并在粮食生产全过程中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年内基本完成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系统建设。
三、行动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5月3日至5月8日)。一是要立即对行动进行部署,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二是要具体落实实施方案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