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创新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在试点基础上,完善工业产品质量指标统计调查制度和样本抽样方案,力争在2012年下半年采用“企业直报、分级审核”的组织模式,在全国推广实施新的工业产品质量指标统计制度。
13. 研究推进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推动顾客满意指数调查测评工作的开展,研究建立顾客满意指数测评制度体系,统一顾客满意指数测评的模型和方法标准,为品牌价值测评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建立体现行业、国家品牌建设总体水平的顾客满意指数总体指标。研究做好顾客满意指数测评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为行业、企业的质量工作和品牌建设提供具体指导。
14.强化质量统计分析信息化管理。升级改进质量技术监督综合统计和工业产品质量指标网络直报系统,研究开发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和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信息系统,推动建立基于网络的质量统计与分析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质量数据在线报送、统计分析,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15.建立健全质量统计规章制度。制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统计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质量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改进产品质量状况报告模板、统计指标和统计报表,完善质量分析工作机制,提高质量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质量统计与分析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在全系统对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统计工作情况实施考核,并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五、强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16. 探索实施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加强质量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制定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以纳入行政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生产企业为重点,将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纳入质量失信“黑名单”。大力宣传鼓励守信企业,公布质量失信“黑名单”,加大对质量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17. 推动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研究制定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知名品牌示范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等活动,以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为基础,探索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18.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充分利用组织机构代码网络系统、工作体系和窗口服务职能,完善纳入行政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管理的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基础数据,动态更新质量信用数据,重点做好食品、建材和农资产品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设。
19.建设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物品编码网络系统、工作体系和窗口服务职能,整合产品防伪技术信息,加快建立基于物品编码的消费类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与商业流通领域的合作,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产品质量信用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