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
┃       ┃石塑材料、纳米材料、羰基金属材料等。                  ┃
┣━━━━━━━╋━━━━━━━━━━━━━━━━━━━━━━━━━━━━━━━━━━━━┫
┃       ┃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新型生化药物和诊断试剂,化学创新药物、 ┃
┃       ┃现代中药、数字化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等高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育种,生  ┃
┃ 生物产业  ┃                                    ┃
┃       ┃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适度发展秸秆制糖和纤维素乙醇等生  ┃
┃       ┃物化工。                                ┃
┣━━━━━━━╋━━━━━━━━━━━━━━━━━━━━━━━━━━━━━━━━━━━━┫
┃ 新能源汽车 ┃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  ┃
┃  产业   ┃研发,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       ┃
┣━━━━━━━╋━━━━━━━━━━━━━━━━━━━━━━━━━━━━━━━━━━━━┫
┃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加快发展  ┃
┃       ┃LED照明、太阳能热水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产品,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 ┃
┃节能环保产业 ┃                                    ┃
┃       ┃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加强  ┃
┃       ┃节能诊断、能源监测等。                         ┃
┣━━━━━━━╋━━━━━━━━━━━━━━━━━━━━━━━━━━━━━━━━━━━━┫
┃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电子、软件、数字视听、新型电子元器件,下一代互联  ┃
┃ 新一代信息 ┃网核心设备、智能终端等产品。推进宽带、融合、安全、泛在下一代信息网络  ┃
┃ 技术产业  ┃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统筹推进物联网  ┃
┃       ┃和云计算示范应用,提高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水平。      ┃
┗━━━━━━━┻━━━━━━━━━━━━━━━━━━━━━━━━━━━━━━━━━━━━┛

第三节 发展壮大服务业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东北地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充分挖掘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发挥东北地区工农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依托现有园区,有序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形成便捷、高效、畅通的物流网络,推动粮食、煤炭、钢铁、石化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技术转移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科技支撑服务业,咨询策划、经纪代理、法律、会计、会展、人力资源等商务服务业,形成辐射功能较强的商务服务体系。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金融租赁等金融服务业。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重点建设好大连、哈尔滨、大庆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支持沈阳、长春、吉林、延吉、绥芬河等城市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推动设立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试验区。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拓展服务功能,完善交易品种体系,加快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优化城市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完善农村服务网点,发展现代商贸集聚区,积极发展综合超市、便利店、特色餐饮等商业设施。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家庭服务业态,建立比较健全的家庭服务体系,加快公益性家庭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在家庭服务领域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管理服务水平高的企业,树立一批知名品牌。积极发展体育、文化等服务业。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建设国内一流的冰雪、森林、草原、湿地、温泉、海滨、民族、边境、文化旅游胜地,形成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塑造东北生态休闲旅游品牌。

  壮大东北特色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出版印刷、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形成彰显东北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多元供给能力,推动文化资源跨地区、跨行业整合,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推动东北地区特色文化“走出去”。

专栏7:培育东北地区生态旅游品牌

 

北国鹤乡:发展湿地观光、国际观鸟、生态科考、科普教育等旅游产品,打造特色鹤乡之城-齐齐哈尔和白城。

 

林海雪原:发展生态观光度假、红色文化旅游、历史遗迹旅游、边境体验旅游等产品,建设林海雪原原型城市-牡丹江。

 

长白山:发展山岳型森林生态观光、避暑度假、温泉康疗、动植物科考旅游产品,打造长白山旅游基地-延吉、白山和敦化。

 

大小兴安岭:发展生态观光、森林养生、避暑度假、动植物科考等旅游产品,打造神州北极-漠河,天然森林氧吧-伊春,新兴森林生态旅游城市-阿尔山、扎兰屯、牙克石、根河、额尔古纳、加格达奇和鄂伦春自治旗。

 

北大荒:开发大农业观光旅游,挖掘知青文化,建设风情浓郁旅游农庄,打造现代大农业生态旅游区。

 

辽东山水:注重区域文化挖掘,加强山水生态保护建设,构建风情浓郁旅游城镇体系。强化辽东山水旅游两大基地-丹东和本溪市。

 

盘锦湿地:开发生态科考、探秘探险旅游,着力提升 “红海滩”的知名度,建设独具魅力的滨海生态旅游城市-盘锦市。

 

呼伦贝尔草原:发展草原避暑度假旅游、草原农家乐、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呼伦贝尔大生态旅游区。

 

锡林郭勒草原:结合地质奇观、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发展草原观光科考、草原度假等旅游产品。打造草原避暑之城-锡林浩特市。

 

五大连池:发展生态观光养生保健、火山地质科考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地质奇观、养生胜地-五大连池。


第四节 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提高海洋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增强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及加工,建设“海上牧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近海渔业资源保护,积极发展远洋渔业,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加快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和工程装备的研发,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促进海洋油气产业稳步发展。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功能食品、海洋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大对海水综合利用、直接利用及淡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加快滨海旅游业发展,规范有序开发长海诸岛旅游资源,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和海岛旅游带。

  合理开发和保护海岛、岸线和湿地资源,优化港口布局,从严控制填海造地和围海用海项目,修复重要沿海湿地和近海重要生态功能区。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加强辽宁沿海海域污染防治。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海洋执法力度,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秩序。

第四章 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依托东北地区科技和人才资源,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决策、投入、研发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引领东北地区振兴。

第一节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发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投资机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占领行业制高点,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共建研发实验室、建立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支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鼓励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继续支持东北地区建设一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发展多层次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高等院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加强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深化“院地合作”,支持中国科学院等中央科研单位根据科研整体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东北地区共建各类研发与转化组织、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企业和区域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科学院“十二五”东北地区振兴科技行动计划。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发挥东北地区的地缘和区位优势,大力引进国际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鼓励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走出去”设立研发中心,与国际科技型企业开展合作,不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第二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瞄准需求迫切、带动明显、基础较好的方向和领域,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突破、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增强产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

  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整合创新资源,构建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创新网络,支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上各关键技术节点,统筹协调,协同攻关,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

  加快区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以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重要载体,依托骨干企业、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加快形成若干有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第三节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探索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创新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科技企业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分配制度。创造条件留住和用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充分利用国(境)外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创业,在政策制定、经费支持、平台建设、重点引才项目实施等方面予以倾斜,积极营造良好引才环境,切实解决广大留学人才回国的后顾之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