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化学防治
3.1 种子处理:利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在控制地下害虫的基础上,可以兼治二点委夜蛾。
3.2播后苗前喷雾:对未旋耕麦田,在夏玉米播后出苗前,结合玉米田“封”、“杀”除草加入有机磷农药,或选用有机磷农药全田喷雾,尽量选用高压喷雾器打透覆盖的麦秸,杀灭在麦秸上产卵的成虫、卵及在小麦自生苗上取食的低龄幼虫。使用药剂可选用毒死蜱、辛硫磷乳油和阿维菌素等药剂,避免单独使用菊酯类农药。
3.3 苗后喷雾:在玉米6叶期前,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
3.4 毒饵诱杀:用毒死蜱乳油或辛硫磷+敌敌畏+碎青菜叶(或杂草)+炒香的麦麸,兑水到可握成团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放置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不要撒到玉米上。
3.5撒毒土: 用毒死蜱或辛硫磷制成毒土均匀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但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物理诱杀技术
在麦收时二点委夜蛾成虫羽化期,统一组织,利用诱虫灯大面积诱杀二点委夜蛾成虫。
(二)播前灭茬
在小麦收获时在收割机上挂上旋耕灭茬装置,粉碎小麦秸秆于夏玉米播种前,破坏二点委夜蛾的产卵和栖息场所。
(三) 清棵保苗
玉米出苗后及时清除玉米苗周围的麦秸和麦糠,破坏二点委夜蛾栖息环境,减轻为害,同时有助于化学防治用药到位,达到围棵保苗的效果。
(四)化学防治
1. 种子处理:利用化学药剂统一拌种。
2. 播后苗前喷雾:麦茬田夏玉米出苗前,全田喷雾,强调喷匀打透,消灭卵和低龄幼虫。
3. 苗后喷雾:玉米苗6叶期前,全田喷雾,或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
4. 毒土和毒饵围棵保苗:用毒饵或毒土围棵撒施,灭虫保苗。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 加强监测预警
黄淮海夏玉米区各省市,应根据二点委夜蛾的发生特点,在小麦收获前开始利用测报灯观测二点委夜蛾成虫动态,夏玉米出苗后及时进行幼虫数量以及玉米被害情况调查,及时发布二点委夜蛾发生趋势,指导防治。
(二) 搞好宣传指导
二点委夜蛾是新发害虫,具有隐蔽为害性,防治关键期短,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缺乏认识,防治上难以把握关键时机。各级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场培训会、印发明白纸、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二点委夜蛾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和科学的防治技术,真正实现防控技术进村入户。
(三)开展统防统治
二点委夜蛾隐蔽性强、具有群居性和暴发性,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玉米的严重损失,为此,要求按照“治早治小,灭虫保苗”的原则,抓住玉米6叶前低龄幼虫期的关键防治环节,开展统一防治,同时,切实搞好效果调查,做到及时查漏补缺,不留死角,确保夏玉米的安全生产。
附件8:
2012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方案
我中心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2年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西北、东北主产区具备偏重流行条件,发生面积预计3600万亩。为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晚疫病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100%,一般发生区防控处置率达8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占防控处置率3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的目标,平均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防控策略
以推广抗病品种、脱毒种薯为基础,种薯处理和药剂应急防控为重点,健身栽培为补充的全程综合防控策略;病害流行期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及时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西部高发区。包括贵州、云南、重庆、四川、西藏等省(区、市),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以及甘肃、陕西南部等地,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是核心,气候适宜时提前预防是基础,发病初期应急防治是重点。
北方常发区。主要包括东北三省,华北的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全部以及西北五省,提倡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以天气适宜时封垄前施药预防为基础,发病初期突出应急防治。
其他偶发去。主要包括辽宁、河北、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等二季种植区,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南方冬季种植区,采取加强病情监测,密切关注天气情况,一旦病害发生流行,及时施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