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综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向宽带、泛在和融合方向加速演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加速创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深入融合,物联网全球布局和研发应用加速推进,泛在获取、海量存储、高速传输、智能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金融信息化应加大创新力度,抓住高新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产业变革,发掘金融与新技术的结合点,发展新兴服务渠道,加大新兴媒体与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业态。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金融信息化发挥更大作用。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利用信息化手段继续丰富金融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产品、延伸服务对象,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社会金融环境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重视弱势群体的金融可获得性,支撑功能齐全、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产品的信息科技投入,推动中西部地区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信息化基础。
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围绕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大局,以信息化促进金融业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强信息化对改善金融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环境、改善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着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推广绿色信息技术,推进消费金融发展。着力提高金融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运行水平,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原则。
站在全局高度。金融信息化发展要服务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围绕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成为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稳定、金融服务的重要支撑。金融信息化要坚持服务民生,坚持发展创新,提倡绿色金融服务。
全面统筹、兼顾差异。加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联系、沟通、合作,共同研究金融信息化共性问题,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机构协调发展。
突出战略重点。把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以标准化工作为主线,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升级。
指导性要求与约束性指标相结合。突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要求,在指出未来五年的金融信息化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的同时,提出一些可操作可度量的约束性指标。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信息化对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的支持水平不断提升。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更加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的信息化支持能力进一步提高。
--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建成第二代支付系统。全面实施银行卡芯片化迁移。研究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研究建立金融业互联互通报文通用传输平台。
--金融标准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力争制修订200余项金融标准,建立金融标准的检测认证体系。
--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信息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中小企业与农村信用体系取得积极进展。农村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信息化有力支持金融机构转型。依托科技的服务创新与管理创新,金融机构的特色化、综合化、国际化的经营水平显著提升,抗风险能力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