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健全制度,使广大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今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又提高了100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对全国1.3亿农村中小学生在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又免费提供教科书,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600万农村在校学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超过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基本药物制度在城乡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两年来,中央共投入430亿元,支持了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2万所村卫生室的建设,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推进,目前已实现60%的覆盖目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受益人数约5300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国家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将更多的农村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一大批“水电路气房”项目建成,2009-2010年解决了1.23亿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00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200万户,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基本解决。农民收入增幅逐年提高,两年年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达9.7%,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达到13.6%,比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高5.8个百分点。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一批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实施。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快速发展,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迅速崛起,人口和经济的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继续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城市用水、燃气可及率分别达到96.7%和92%。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49.95%,比2008年提高2.96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领域的进展和成效还不尽如人意,一些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