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新能源汽车产业
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基础设施等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研究,初步形成技术指标先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换代。
专栏14 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整车
研制电动汽车电磁兼容、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整车强电系统及零部件电压等级、车载充电技术、混合动力汽车能耗综合评价方法、纯电动城市作业车标准。
02 动力电池
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和管理系统、高能量/高功率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超级电容器及其与电池组合系统、动力电池安全要求、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标准的研究。
03 电驱动系统
研制驱动电机系统与核心材料、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标准。
04 基础设施
研制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网络建设运行、充电技术与充电设备性能检测标准,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燃料加注附属设施、设备及相关检测与安全标准。
八、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力度
按照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大力开展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公共安全以及社会公益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标准研究,制修订800 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安全和质量标准,建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要基础标准、强制性标准的宣贯力度,选择300 个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的省、市、县,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使标准成为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质量和政府服务绩效的有效手段,促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专栏15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公共教育
制修订学校建设、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标准;研制教育评价、督导评估、公共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社区教育培训、教学仪器、语言文字等领域的标准。
02 就业公共服务
研制人才服务、职业指导、就业援助、就业指导、人事劳动档案管理、就业登记与失业登记管理、劳动定额与劳动保护等领域的标准。
03 社会保险
制修订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和生育保险等领域的标准。
04 基本社会服务
制修订社会组织管理、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工作、家庭服务、地名管理服务、慈善与志愿服务等领域的标准;研制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困难群体、灾区群众、优抚对象亟需的标准。
05 公共医疗卫生
制修订环境卫生、职业放射卫生防护、学校卫生、消毒卫生、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管理、卫生信息、疾病预防控制、口岸卫生检疫、中医药等领域的标准。
06 人口计生
研制人口管理、人类遗传资源、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领域的标准。
07 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
制修订建筑质量安全标准,以及城镇给排水、燃气、城镇供热、市容和环境卫生、公园和风景园林、物业服务、城镇市政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标准。
08 公共文化
研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公共演出场所、社会艺术教育、社区文化设施、农村文化设施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文物调查、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标准;开展文物风险预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09 公共体育
制修订体育运动安全与保护、高危项目经营场所开放条件及检验方法、体育活动组织与安全标准;研制体育场馆、运动设施、体育器材与用品的管理和安全使用标准。
10 公共交通
制修订道路交通客运服务、城市客运服务、水路客运服务、铁路客运服务、民航客运服务、公共邮政服务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公路、铁路、水路、桥梁、港口、车站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维护、管理标准,以及智能运输系统标准。
11 公共安全
开展公共安全基础、安全防范、风险管理、公共安全应急装备、公共安全教育等标准研究;制修订安全生产、交通安全、设施与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社会治安、司法和刑事鉴定、消防安全等领域的标准;研制突发事件应急、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标准;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化学品风险分析技术标准的研究。
12 社会公益科技服务
制修订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与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导航与基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遥感影像应用,档案管理,气候、大气成分和空间天气的监测预警与服务、气象灾害防御、气象信息与气象影视等领域的标准。
九、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健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机制和支撑体系,为国内企业等有关方面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和支持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际标准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健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工作机制和体系
加快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程序及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建立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激励机制,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等有关方面更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在重要领域建立健全多部门和行业参加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协作机制,加强跨领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协调指导。加强技术委员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推动和组织作用,促进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