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印发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局长会议文件的通知

  二是天地图的服务逐步提升。及时推出了天地图的“2011版”及“手机版”,并增加了红色天地、伟业宏图、中华舆图等专题地图服务,新增了大量地理信息,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财政部对天地图建设给予了5000万元专项支持。各省级平台加快建设,并已有近一半的省级节点实现与主节点的聚合服务。目前,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近2亿人次访问天地图,单日访问峰值超过665万人次。基于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的各类公益性及商业化应用和增值服务不断涌现,国家减灾中心灾情地理信息系统等诸多应用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天地图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品牌,应用效果已经显现,社会评价逐步看好,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三是地理国情监测积极起步。地理国情监测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受到测绘地理信息领域院士们的高度赞同。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国务院已经批准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项目立项得到了财政部支持,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已初步编制完成。科技部通过科技支撑计划批准了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系统研究项目。陕西、浙江、重庆等省、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福建、山西、陕西等7个省已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列入省“十二五”专项规划内容,正在加快立项和组织实施。各地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森林资源以及汶川地震重灾区等重点领域的监测或普查工作,并已在天津、河北、江西、贵州等地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点面结合、全面起步的良好局面。
  以上三个平台中,数字城市主要面向城市管理,是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服务平台;天地图主要面向社会大众,是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服务平台;监测地理国情主要面向领导群体,是提高领导决策水平的服务平台。三个平台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提供综合、宏观、有效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数字中国大平台。随着平台建设的不断升级完善,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各个领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更加彰显了测绘地理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二)发展壮大产业如火如荼
  一是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势头强劲。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总投资150亿元的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80万平方米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并已有20多家地理信息及相关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发挥了园区的引领和聚集作用。浙江、山东、云南等地也在积极筹划或已在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着力推动企业向园区汇集,抱团发展,延伸产业链。预计今年的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可以达到1500亿元以上,实现产业规模的大幅增长。
  二是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规模化发展。在股市行情徘徊不定的情况下,地理信息企业上市势头依然看好。目前已有10家地理信息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约50家企业正在通过整合资源和规范管理筹备上市。有些房地产企业转行做地理信息服务,有些贸易企业拓展了地理信息服务业务,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召开的第二天,上市地理信息企业的股价马上飙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地理信息产业具有的广阔发展前景。
  三是测绘地理信息“走出去”战略初显成效。组织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国外参加产业研讨和培训,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举办了中菲、中印尼地理信息企业家座谈会,在摩洛哥、马来西亚举办了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论坛,我国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逐步得到国外认可,一些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引领“走出去”战略的旗舰。
  四是地理信息应用服务进一步拓展。积极向国防建设、环境保护、水利普查、地质调查、援疆援藏等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发挥了基础先行作用。在云南盈江地震、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救灾等应急服务中,快速测绘,快速出图,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为决策指挥和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保障。组织编制大量红色地图、新闻地图以及领导工作用图,为庆祝建党90周年、新闻热点事件解读、政府公共管理等提供了有效服务。
  五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研究起草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代拟稿)》,即将上报国务院。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正式更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促进新型服务业态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完善。
  (三)科技装备创新步伐加快
  一是科研立项和成果突出。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系统、测绘装备国产化及应用示范等7项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在科技部立项,创历史之最。测绘地理信息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机载干涉雷达测图系统、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软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对事业发展的支撑不断增强。此外,组织完成了10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编制,有力推进了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建设。
  二是测绘技术装备不断完善。各地装备建设受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先进设备配置进一步加强,低空无人飞行器航测遥感系统在全国推广,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已经有6家单位配备,河北省、山东省还购置了航摄直升飞机,实时监测和应对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快速获取与处理测绘地理信息的整体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测绘卫星研制圆满完成。资源三号立体测图卫星研制历时近4年,即将于明年1月发射升空,实现我国在民用高分辨率测绘卫星领域零的突破。重力卫星、雷达卫星和资源三号后续卫星也已列入《2011-2020陆海观测业务卫星发展规划》,以实现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地理信息获取,为国家基础测绘提供稳定可靠的卫星数据源保障。
  (四)测绘重大项目完美收官
  一是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胜利竣工。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我国西部地区近200万平方公里1:5万地形图测绘任务,实现了1:5万地形图对我国全部陆地国土的覆盖,结束了西部部分国土无国家基本图的历史,取得了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开发了一系列适用好用的地理信息产品,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创造了许多新奇迹。
  二是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圆满验收。全面更新了全国80%陆地国土面积的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后的数据库内容更加丰富、信息更加翔实,要素由原来的101类增加到437类,数据现势性由20~30年提升到5年以内,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水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西部测图工程和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的竣工,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已经初步建成,将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专项全面完成。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了测绘基准,测制了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建设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了灾情监测与评估地理信息系统,成果已在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海岛(礁)测绘等重要工程进展顺利。积极推动实施海岛(礁)测绘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果,航空航天影像获取全面完成,海岛(礁)测绘基准基本完成,海岛测图工作全面展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应用、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五)基础测绘投入普遍加大
  一是“十二五”规划颁布实施。印发了《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和《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描绘了“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山东、湖北、山西等9个省和青岛、宁波、厦门等市陆续出台了“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规划或基础测绘规划,为“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各级基础测绘投入显著增加。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基础测绘经费从2011年2亿元增加到2012年2.5亿元,国家基础航空摄影经费从8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专项补助经费由50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地方基础测绘投入也呈爆发式增长,一些地方由几百万增加到几千万,辽宁省由700万增加到5000万,黑龙江省从“十一五”的每年500万增加到“十二五”的每年5000万,内蒙古的基础测绘投入保持了上亿元的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参与基础数据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建设形成了大量的城市三维、影像、矢量等信息资源,为地区经济社会和民生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