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1674号――关于川麦60、福油508等52个小麦、油菜品种的审定公告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3.9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0.6%;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86.6千克,比对照增产3.9%;两年平均亩产185.3千克,比对照增产7.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8.3千克,比对照增产9.3%。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床每亩播种量0.5~0.6千克,苗龄30~35天时移栽,每亩栽植8000~10000株;直播栽培9月下旬播种,每亩播种量0.25千克,每亩留苗12000~15000株。2.每亩施纯氮12~15千克、五氧化二磷7千克、氯化钾8千克、硼砂1.0千克;施足底肥,早追苗肥,轻追腊肥。3.冬前注意防蚜虫、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南、湖北、江西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3

  品种名称:浙油50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沪油15/浙双6号

  以往审定情况:200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幼苗半直立,叶片较大,顶裂叶圆形,叶色深绿,裂叶2对,叶缘全缘,光滑较厚,叶缘波状,皱褶较薄,叶被腊粉,无刺毛;花瓣黄色,侧叠、复瓦状排列;种子黑色圆形。全生育期220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晚熟1天。株高16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48.5个,每角粒数19.0粒,千粒重3.91g。菌核病发病率2.26%,病指1.25,病毒病发病率1.17%,病指0.78,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抗,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5%,饼粕硫苷含量20.78微摩尔/克,含油量46.53%。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0.9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3.2%,平均亩产油量72.76千克,比对照增产4.1%。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84.1千克,比对照增产2.5%,平均亩产油量88.08千克,比对照增产11.7%。两年平均亩产172.5千克,比对照减产0.3%;平均亩产油量80.42千克,比对照增产8.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4.0千克,比对照增产1.5%。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游区9月中旬播种育苗,苗床每亩用种量0.5 千克,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1:6,苗龄30~35天,培育壮苗,每亩种植密度7000~8000株,宽行窄株种植。2.施足底肥,大田每亩底施农家肥2000千克、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氯化钾10千克、硼砂1千克;栽后当天施定根肥水,栽后20天第1次追肥,12月上旬重施“开盘肥”。3.苗期注意防治瘁倒病、菜青虫和蚜虫,开花后7天防治菌核病,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虫和预防鸟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江西两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505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4

  品种名称:禾盛油555

  选育单位: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78A×617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片椭圆型,叶深绿色,叶片较大,有裂叶2~3对。茎深绿色,花瓣黄色、花瓣相互重叠,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18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株高170.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6.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4.0个,每角粒数21.5粒,千粒重3.32克。菌核病发病率5.22%,病指2.66;病毒病发病率0.13%,病指0.13。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35%,饼粕硫苷含量25.77微摩尔/克,含油量42.61%。

  产量表现:2009~2010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5.9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0%;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87.1千克,比对照增产4.1%;两年平均亩产186.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5%;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游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苗期控制在30~35天,中等肥力地块每亩8000株左右,瘦地、迟茬地10000株左右;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0.2~0.4千克,每亩密度18000~22000株。2.中等以上肥力水平地块,肥料运筹上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每亩施复合肥70千克、硼砂1.5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钾肥配比施用;追施苗肥,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5千克,注意必施硼肥。3.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5

  品种名称:沣油737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湘5A×6150R

  以往审定情况:2009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花瓣深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全生育期平均217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4.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2.5个,每角粒数19.3粒;千粒重3.64克。菌核病发病率7.95%,病指4.31,病毒病发病率0.92%,病指0.54,菌核病综合评定为低感,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37.22微摩尔/克,含油量41.59%。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6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6%,2009~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181.0千克,比对照增产8.1%,两年平均亩产177.3千克,比对照增产11.7%,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3.1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苗床每亩播种量0.4~0.5千克,每亩移栽密度 6000~8000株;直播10 月中旬播种,每亩播种量0.2~0.25千克,3叶期亩留苗 15000~25000株。2.播前施足底肥,播后施好追肥,氮、磷、钾肥搭配比例为1:2:1,每亩底施硼肥1千克。3.中耕培土,及时除草。4.防治病虫害,重点做好菌核病的防治。5.适时收获。人工收割以植株主序中部角中籽粒变黑为参照,机械收割以全株籽粒红黑色为参照。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309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6

  品种名称:楚油杂79

  选育单位: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楚07AB×楚-09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绿,有蜡粉,叶片较大,叶缘锯齿状,裂叶2~3对。花瓣黄色、呈侧叠状。种子褐色,近圆形。全生育期平均219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晚熟1天。株高163.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6.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8.5个,每角粒数19.7粒,千粒重4.38克。菌核病发病率5.77%,病指3.99;病毒病发病率1.22%,病指0.8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3%,饼粕硫苷含量26.17微摩尔/克,含油量44.38%。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9.8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4%;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9.8千克,比对照增产7.4%;两年平均亩产169.8千克,比对照增产6.9%; 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5.2千克,比对照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苗龄30天左右,培育大壮苗,10月中旬移栽,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每亩密度8000株左右;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每亩用种0.2~0.4千克,每亩留苗15000~20000株。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总施肥量的80%作底肥、20%作追肥,追肥应以腊肥为主,底肥必施硼肥,亩施含硼量为11%的硼砂1.0千克。3.适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7

  品种名称:圣光86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6A×L-135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大,叶色绿色,有腊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2对以上,裂叶深中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全生育期平均218 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6.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上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262.0个,每角粒数21.6粒,千粒重3.73克。菌核病发病率7.82%,病指5.04;病毒病发病率0.7%,病指0.5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65%,饼粕硫苷含量21.04微摩尔/克,含油量41.87%。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8.9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8%;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5.2千克,比对照增产4.6%;两年平均亩产167.0千克,比对照增产5.2%;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9.5千克,比对照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培育大壮苗,10月中旬移栽;每亩密度6000~8000株;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0.2~0.4千克,每亩密度18000~22000株。2.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70千克、硼砂1.0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钾肥配比施用;追施苗肥,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5千克,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施硼肥,应在苔期喷施0.2%硼肥。3.防治病害,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