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监管更加严密,质量诚信建设不断加强,质量违法行为有效遏制,质量安全状况得到改善,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事件。
--进出口商品质量把关更加有力,口岸疫病疫情防控更加严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更加有效,维护国门安全作用更加突出。
--质检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疫检测、质检科技和信息化等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质检工作有效性进一步发挥。
--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建设成效显著,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质检基层能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时期,质检系统牵头制定并积极推动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大力建设质量水平提升工程、公共安全保障工程、主题主线服务工程、基础能力强化工程、规划实施保障工程。
┌───────────────────────────┐
│ 专栏1 建设质量强国 │
│ │
│ 建设质量强国,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
│把质量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和保障性工 │
│作,作为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 │
│点,把提高质量总体水平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 │
│本途径,树立科学质量观,完善质量发展政策,创新质 │
│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
│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构建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企业主 │
│责、行业自律、市场调节、社会监督的质量工作格局。 │
│加强全社会质量诚信建设,推动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的 │
│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 │
│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质量竞争力,建设科技含量高、 │
│品牌影响大、质量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集群,促进我国 │
│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以质量引擎经济社会 │
│发展,以质量提升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全面建 │
│设小康社会提供质量保障。 │
└───────────────────────────┘
┌────────────────────────────┐
│ 专栏2 “十二五”时期质检事业发展工程 │
│ │
│ 宏观质量管理工程 全面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探索 │
│建立质量统计分析和评价考核体系,推进实施国家质量 │
│奖励,积极推进品牌培育价值评估和知名品牌建设,大 │
│力推动质量兴省、质量兴市、质量兴企和群众性质量管 │
│理活动,深入实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 │
│立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强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施质 │
│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制度, │
│落实产品质量“三包’责任。严格产品质量监管和进出 │
│口商品质量把关,开展重大工程设备监理,提高防伪技 │
│术水平,严厉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行为,促进提升国家产 │
│品质量总体水平。 │
└────────────────────────────┘
续表
┌────────────────────────────┐
│ 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全面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
│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分析评价信息平台,加强口岸检验检 │
│疫核心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口岸卫生检疫风险评估机制, │
│完善口岸出入境传染病监测和动植物检疫防控体系,完 │
│善口岸核生化监测防控体系,严防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 │
│物质传入传出。认真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职责, │
│始终保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加强特种设备安 │
│全监察,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事 │
│件。 │
│ 主题主线服务工程 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 │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全面履行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 │
│职能,综合运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生产许可、市 │
│场准入、监督抽查、进出口商品监管、原产地证书签证 │
│管理等多种手段,全力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对 │
│外贸易健康发展,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服务国家区 │
│域发展战略,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科学发展提供质 │
│检支撑和保障。 │
│ 基础能力强化工程 坚持不懈地加强质检基础能力 │
│建设,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大力推进认证认可创新, │
│强化计量技术基础建设,加快建设统一、共享、联动的 │
│质检电子政务体系。构建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强化 │
│质检技术支撑能力,发挥质检科技引领事业发展作用。 │
│ 规划实施保障工程 大力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 │
│检、和谐质检,完善质检法律法规体系,创新质检体制 │
│机制,加强质检队伍建设,夯实质检基层基础,完善规 │
│划实施保障措施,创造规划实施有利条件,营造规划实 │
│施良好环境,凝聚规划实施整体合力,确保各项目标圆 │
│满实现。 │
└────────────────────────────┘
二、全面加强宏观质量管理
围绕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认真履行质量综合管理职责,大力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全面加强宏观质量管理。
(一)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大力促进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提升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推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探索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品牌产生机制,建立健全品牌建设国家标准体系。加强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完善品牌价值测算制度,推进自有品牌国际化水平,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大力扶持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培育力度。在汽车、机床、重大装备、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家电、电子元器件、建材等重点行业促进质量提升。
推动落实质量责任。加快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促进形成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企业主责、行业自律、市场调节、社会监督的质量工作格局。依法推动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把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企业依法承担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报告、追溯、自主召回等制度,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鼓励质量管理技术创新,落实关键质量岗位持证上岗要求。
建立宏观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建立以产品质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认证组织获证比率、生产及服务企业获证率、质量竞争力指数、顾客满意度指数、工业产品质量指标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评价体系,做到符合性、适用性和可靠性相统一。推进质量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对各级政府和有关行业质量工作的考核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分析结果应用信息平台,完善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制度,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开展以产品质量为重点的区域、行业、企业及产品质量评价活动,促进产品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