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广节能型输变电设备,提高电网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
(3)促进区域之间联网,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4)提高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调控手段,实施经济调度等。
3.5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节能措施进行效益分析,避免漏计和重复计算,对各种节能措施进行经济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节能目标及节能方案。
4能源与资源
4.1应分析江河、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分布、蕴藏量、开发前景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规划期内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容量以及可用于火电开发的水源和水量。
4.2应分析煤炭、油、气、核燃料资源储量、分布、生产能力及开发利用情况,提出规划期内可用于发电的资源数量和质量。
4.3应加强对地区风能资源的研究,宜对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提出上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
4.4应重视厂、站址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工作,研究提出规划期内可供建设的水、火、核等电厂(站)备选厂(站)址、输电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站址。
4.5应根据本地区内的铁路运输、航运能力和港口码头吞吐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分析提出与资源开发配套的可用于发电燃料输送的相应运力要求;涉及跨地区燃料输送的,应分析燃料输出或输入地区的铁路、航运、港口等交通运输条件,必要时对输煤输电作技术经济比较。
4.6应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在充分分析省内外、区内外、国内外的能源资源和市场状况,充分考虑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环境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期内本地区的资源利用和能源平衡方案。
4.7能源开发应根据国家制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和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到中西部地区开发能源资源。
5电力供需平衡
5.1应根据本地区电力市场的需求水平及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电力供需平衡分析,提出合理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各类电源装机进度、需要与区外系统交换的电力电量,并对电源布局、电源结构、合理供电范围等提出要求。
5.2应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选用逐年或代表年、逐月或代表月、周典型负荷曲线或日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对于水电比重较大并且调节性能差的地区或周负荷波动较大的地区宜选用周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
5.3对水电比重大的地区应选用丰、平、枯三种水文年进行平衡;必要时还应对特枯水年进行校核。
5.4合理选择备用容量是电力工业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规划工作中宜进行可靠性分析计算工作,结合系统发展规模、联网容量、电源结构及生产管理水平等研究提出适合本系统的失负荷概率(LOLP)及备用容量等指标。
5.5对于水电当年新增机组,若汛期前投产,可参加电力平衡、不参加电量平衡;若汛期已过,可不参加电力电量平衡。对于其他当年新增机组,明确投产时间的,应纳入电力电量平衡;未明确投产时间的,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考虑适当的容量和电量纳入电力电量平衡计算。
5.6应结合系统负荷特性进行电力平衡,确定系统需要的调峰容量,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调峰能力,在充分利用水电调峰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电源的类型、容量和经济性合理确定各电厂间的调峰容量。
6电源规划
6.1电源规划应大力推动水电建设和流域梯级开发,积极发展坑口电厂,建设路口、港口电厂和负荷中心电厂,适当建设核电站;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和洁净煤燃烧技术等工程应用;坚持规模经济,加快电源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严禁小型凝汽式火电机组的建设。
6.2电源规划应按如下原则研究电源布局方案:
(1)结合水力资源分布、水电项目前期工作和移民安置规划,在有条件的河流上尽可能多建设具有较好调节性能的大中型水电站,因地制宜发展边远山区的小水电;
(2)根据煤炭资源分布和交通运输条件,在煤炭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坑口电厂,在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路口和港口电厂,在环境条件允许和技术条件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在负荷中心地区建设骨干电厂;
(3)在能源资源缺乏、交通运输紧张、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适当发展核电站;
(4)结合节能分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以大代小”更新改造;
(5)结合区内外能源资源分布特点,研究分析与区外供(受)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6)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建设新能源电站(如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电站等)。
6.3在主要缺乏电量的系统,应增加基荷电源的比重;在主要缺乏调峰容量的系统,应在充分利用现有机组调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增加调峰能力的措施。
6.4应选择高效低耗的大容量机组:对于规模较小的电网,应根据电网容量、结构、负荷增长速度、可靠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机组容量。
6.5合理的电源布局和结构应满足:能源流向合理,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系统装机容量得到充分利用,水电电量充分利用,满足调峰要求,保护生态,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要求。
6.6电源规划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多个可供选择的电源建设方案、各年合理的在建规模、需要新开工的规模及投资估算等。
7电网规划
7.1电网是电力市场的载体,电网规划必须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并适当超前。
7.2电网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以安全、可靠为基础,突出整体经济效益,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加强电网结构,统筹考虑城网和农网规划,研究跨区送电、跨区联网、全国联网和周边国家联网,提出合理的电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