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机械化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人才教育保障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设施农业是为园艺、畜牧、水产等农产品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环境和条件,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历史性突破,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矛盾,也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号召,并将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作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编制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要求,以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为抓手,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设施农业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速度、规模、效益、竞争力持续提高,加快我国设施农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进程。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一)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园艺设施面积超过350万公顷,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超过80万公顷;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64.5%、78.8%、85.7%、46.5%和41.6%[[1]]([1]这里的规模化程度标准为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10头以上,奶牛存栏20头以上,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蛋鸡存栏500只以上。)。设施水产中,海水与淡水养殖总规模已达156万公顷和4358万立方米。

  (二)设施农业装备体系初步构建。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品种繁育设备、设施栽培管理设备、营养和植保设备、温室设施设备以及设施农机具为主的设施园艺装备体系;以规模化饲养设备、养殖管理和标识设备、畜禽舍冲洗消毒设备、环境调控设备以及粪污处理设备为主的设施养殖装备体系;以工厂化基础设施、水质检测及处理设备、精准饲喂设备、产地保鲜设备为主的设施水产装备体系。为设施农业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设施农业产量和效益获得巨大提升。2010年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1.7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25%。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3270.9万吨、1662.6万吨。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780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

  (四)设施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区域性技术创新平台,技术推广组织逐步发展;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仅设施园艺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就超过200项;通过实施农村农技培训推广措施和加强设施农业学科建设,初步构建了设施农业人才保障机制。

  设施农业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有利于提升“菜篮子”均衡供应水平。设施农业摆脱了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初步实现了“菜篮子”的周年均衡供应,而且通过设施装备与生产工艺的结合,设施农业逐渐从单纯的均衡供给向安全、适口、鲜活、多样、持续的功能转变,改变了农产品消费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二是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通过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农民可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相当数量农户的年总收入接近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有利于拓展城镇属地农民的就业渠道。设施农业不仅在生产环节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和农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二、三产业就业机会,拓展了农民在城镇属地的就业渠道。四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设施农业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工艺的综合运用,实现了能源的减量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节能、节地、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显著,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和生态环保型转变。五是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减灾防灾能力。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设施农业相对密闭的生产环境具有较强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了在各种极端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生产,为稳定市场、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期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安全设施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党中央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肯定了设施农业的重要性,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必将进一步促进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和热情。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层出不穷,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加有力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二)面临的挑战。我国设施农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发展模式较落后,设施农业装备条件差。我国设施农业生产个体农户占绝大多数,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较差,设施装备种类少,技术含量、适应性和成套性还有待提高。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贯彻滞后。受设施农业多学科交叉性等因素影响,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现行颁布的标准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制约了设施农业规范有序发展。三是科技创新条件差,机制不完善。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是由引进而带动的跨越式发展,技术基础薄弱,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基础条件较差,投入保障、创新协作、成果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机制尚不完善,基础性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少、针对性差。四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面向整个行业的技术推广平台和持续的技术扩散机制,产学研推、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五是从业者素质较低,人力资源供应不足。设施农业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对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接受能力较差。

  总的看,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大规模、低水平、高速度的发展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设施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推进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设施农业装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设施农业装备区域协调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发展设施农业,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围绕生产实际需求,以设施农业发展技术瓶颈为重点,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设施农业装备研发水平。

  --坚持示范带动、注重实效。通过对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集成示范,辐射带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普及应用,提高设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加大政府对设施农业装备的购置补贴力度、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和示范推广支持力度。

  (三)发展目标
  --设施规模稳定增长。设施园艺发展规模稳步提高,连栋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以及中小拱棚协调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逐步提高;浅海港湾和内陆传统网箱养殖规模基本稳定,海、淡水工厂化养殖加快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大幅提高。

  --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设施园艺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艺装备的成套化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防疫设施设备配套比例提高20%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比例达到100%;水产养殖机械化装备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建立完善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相结合的设施农业装备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普及应用加快。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满足设施农业发展要求、涵盖设施园艺、设施畜牧和设施水产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和技术水平,为设施农业规范化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农民合作服务和公司经营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从业者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