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机械化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机械化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
(农办机[201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

  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培训、技术推广、试验鉴定及设施农业发展,根据《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我部组织编写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2.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3.全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4.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5.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件1:
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二○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一、“十一五”农机化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农机化科技进步加速

  (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斐然,技术转化应用力度加大

  (三)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二、农机化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农机化科技进步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农机化科技的引领和支撑

  (三)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需要技术有效供给和超前储备

  (四)农机制造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型,需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四、重点研究任务

  (一)加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共性技术研究

  (二)突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三)加快设施园艺、设施养殖、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装备与技术研究  

  (四)加快牧草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

  (五)加强农机化软科学研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新体系

  (二)加强政策扶持,保障经费投入

  (三)加强联合协作,健全创新机制

  (四)实施重点工程,提升创新能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技术交流

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事业也迈上新台阶。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农机化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五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科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农机化科技进步加速。“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等对农机化科技创新投入近6亿元,重点支持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与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研发和集成。水稻和玉米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基本成熟,农机、农艺和农业经营方式相互融合的生产体系在主产区初步形成;油菜、花生、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研究全面推进,种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高效低污染植保等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加速组装集成和转化应用;丘陵山地轻便型农机具、林果业机械化、畜牧业机械化和智能农业装备等研发项目启动,研究领域逐步拓展。

  (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斐然,技术转化应用力度加大。农机化重大科技成果数量明显增加,地面机械脱附减阻仿生技术、小麦免耕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高速插秧机关键部件与产品、玉米收获机械、马铃薯加工成套技术装备、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棉花精量铺膜播种机具、温室关键装备及有机基质等11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成果数量比“十五”时期翻了近一番。通过实施新机具新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以及农机化示范县(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加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械化收获、油菜种植与收获机械化、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装备与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日趋成熟,新型农业装备种类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明显提升,通过国家推广鉴定的新产品累计2200多项,比“十五”末增加120%。

  (三)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五年来,新增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农业部布局建设了现代农业装备和设施农业工程两个学科群,由两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若干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观测试验站组成。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有30余个农产品设立了机械或设施装备研究室。教育部、水利部和部分省区市先后在农业工程领域设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装备领域国家级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布局建设,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一批农机行业领军型科学家入选院士、长江学者或在国际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30余名中青年专家入选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机械与设施装备岗位科学家。农业工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在改革中发展,为农机化事业培养输送了大量高层次科技人才。农业部启动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基层农机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成功从国外引进、消化和吸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大中型配套农机具和油菜、棉花收获机械等关键技术装备,大大缩短了技术研发周期。农业工程领域学术交流活跃,多次召开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农机具出口扩大。

  二、农机化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速农机化发展,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宽领域,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对农机化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机化科技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向农业领域不断渗透,现代农业科技深刻变革,必须加快推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协调发展,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农机化科技的引领和支撑。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我国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用工成本上升,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同时,农业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农药、化肥和水资源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农机化科技进步,发展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需要技术有效供给和超前储备。我国各区域、农业各产业和生产环节之间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不高,低碳型和节约型农机化技术研发刚刚起步。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新技术和新装备有效供给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需求。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超前谋划,加快研发,加强储备,加速转化,推动科技进步,为农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农机制造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型,需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是农机制造和应用大国,但是部分农业装备关键技术或部件尚未摆脱对国外企业的依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提升农业装备制造水平,降低农机生产成本,必须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农机工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源泉。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面对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农机化科技要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农机化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不足,应用开发研究系统集成不够;二是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不紧密,协作攻关机制不完善;三是产学研推合作不协调,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四是科技资源配置分散,缺乏对项目、平台和人才的长效投入机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