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灵活机制,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许多高等学校进行了学分制、主辅修制、淘汰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改革的深入,应提倡高等学校在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试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符合中国国情及学校特点的更灵活的学分制以及其他有利于因才施教、促进人才成长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形式,博采各国之长,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基本建设
6.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建设。在本科专业的设置上,要坚持不断拓宽专业口径,扩大专业基础,减少专业种类,调整专业结构,使之更加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本科教育的规律。专科专业要注意面向社会需要,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需要,办出特点。各省市、部委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的要求,尽快建立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作为审批专业的咨询审议机构,掌握好质量标准,从宏观上控制专业发展数量。
有计划地建设优秀(一类)课程是推动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力戒形式主义。要注意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力量,一些学校组织高水平的教授讲授本科基础课程,或对主要基础课建立负责人制度的作法,值得提倡。
7.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环节,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由于利益机制的变化,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遇到一定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使教育进一步面向社会,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争取社会的支持合作;另一方面,要重视校内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办产业为教学服务,使之成为实现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重要基地。无论校外或校内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要坚持把育人作为根本目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认真执行教学计划,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8.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培养跨世纪的科研和教学带头人,建设教学梯队,是高等学校一项具有战略性的紧迫任务。对于骨干教师和教学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应采取必要的政策倾斜措施,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提倡奉献精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培养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四、严格教学管理,加强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