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精重大主题科普活动。国土资源系统科研院所、高校相关院系、有关事业单位、学会、协会、基金会、科普基地、“李四光中队”及行业相关机构、企业是开展科普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借助“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土地日”、“全国科普日”等平台,创新形式,扩大影响,开展系列重大主题科普活动,创建一批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科普活动精品。
3.积极开展应急性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领域权威专家的作用,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相关话题或突发事件,以电视专题节目、网站在线访谈、报刊专题文章等形式,普及有关科学知识。
(三)创作奖励和宣传科普作品
组织编写出版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科普图书和音像制品,奖励、宣传优秀国土资源科普作品及其创作者。
1.创作科普作品。组织高水平科普创作人员或团队,针对不同人群及年龄段,以图书、电视节目、电影、动漫游戏等多种形式,创作一批涉及地球系统科学、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土地矿产资源国情、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知识的有广泛影响力的系列科普作品。相关出版社要组织编辑力量及时出版优秀的科普作品。
2.奖励优秀科普作品。鼓励优秀科普作品申报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基础上,推荐优秀科普作品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通过社会力量,按照国家规定设立专项基金或奖项,开展国土资源科普作品创作、评选及推广工作。
3.宣传推广科普作品。建立公开共享的国土资源科普作品库,集中展示优秀科普作品。遴选代表性的科普期刊,刊登优秀科普文章,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相关报纸、杂志和专业期刊等要开设科普专栏,报道科普动态,刊登优秀科普作品。充分利用优秀的科普作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及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培训工作。与相关媒体合作,共建有影响、喜闻乐见的国土资源科普栏目和频道,展示优秀科普作品。
(四)培训培养一批科普人才
加大对科普工作人员的培训,扩大志愿者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实现相关科研事业单位、学会、协会、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都有1-2名专职科普管理人员、若干兼职科普专家及工作人员。
1.开展系统培训。对博物馆和地质、矿山公园讲解员,科普志愿者,以及科普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国土资源专业知识水平,普及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优秀科普人才。到2015年,科普人才培训不低于1000人次。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