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分区治理策略。根据我国水稻生产布局,传毒介体白背飞虱发生规律和病害发生流行特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分为华南双季稻发生区、江南及长江中游单双季稻混栽发生区、西南单季中稻发生区、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单季稻发生区4大区域。针对各区域发生实际,以省(区、市)为单位,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
1、华南双季稻发生区。包括海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江西和湖南南部水稻种植区,是目前病害重点发生区,其发生流行不仅影响当地水稻生产,也直接关系到江南等稻区的发生和危害。该区域应全面加强监测预警,落实“治虫防病”预防措施,并从全国防控工作大局出发,加强早稻中后期白背飞虱统防统治,降低江南、长江流域虫害发生和病害流行风险。
2、江南及长江中游单双季稻混栽发生区。包括福建、江西和湖南中北部,湖北、浙江及安徽南部水稻种植区,由于水稻生育期不一,白背飞虱迁入传毒与水稻秧苗期吻合几率较大,近年来病害发生呈明显上升态势。做好该区域防控不仅能减轻当地危害,而且能防范病害向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等稻区扩展。该区域应强化秧田期预防控制措施,遏制病害扩展蔓延;同时,重点加强水稻中后期病虫防控,尽量减少外迁虫源和当地辗转危害。
3、西南单季中稻发生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水稻种植区,大部是传毒介体白背飞虱常年重发区,病害已在局部发生。由于地形复杂、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介体传毒与水稻敏感生育期吻合程度较高,一旦带毒率上升,病害具有极高的流行风险。该区域应全面加强白背飞虱带毒率检测,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能力。
4、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单季晚稻发生区。包括江苏、上海、湖北和安徽以及浙江中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水稻种植区,近年病害仅在个别田块发现。由于常年白背飞虱迁入危害期与水稻秧苗期吻合几率不高,病害大面积流行风险相对较低。该区域应重点加强虫情监测和带毒率检测,关注传毒与水稻秧苗期吻合度,同时结合水稻条纹叶枯病、普通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总体防控战役,减轻害虫危害和病害流行风险。
(四)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恶性病毒病,一旦发生流行,造成产量损失不可逆转。必须立足于预防这一基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遏制病害发生和扩展蔓延。
1、物理防控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并移苗补插,降低田间毒源基数,减少白背飞虱再次传毒危害。重点发生区推行中晚稻集中育秧,覆盖防虫网或无纺布,阻止白背飞虱迁入秧田刺吸传毒危害。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