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方案的通知
(农办农〔2011〕38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委、局):
当前,南方早稻已陆续进入移栽期,中稻育秧工作也相继展开。为贯彻国务院《
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精神,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工作要求(农办农〔2011〕7号),我部研究制定了《2011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降低病害危害损失。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2011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方案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主要介体传播的恶性病毒病,一旦发生流行,控制难度极大,将给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造成毁灭性危害。2009年以来,该病害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范围迅速扩大、发生程度不断加重、成灾风险不断加大。据专家分析,2011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形势较为严峻,为及时有效控制危害,保障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生形势及防控任务
专家分析认为,由于传毒介体发生量大面广、田间毒源扩繁能力强、介体传毒与水稻易感生育期吻合程度高、稻作制度复杂适宜发生流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国华南双季稻区、江南单双季稻混杂区发生形势异常严峻,西南单季中稻区流行风险显著增加,长江中下游、江淮单季晚稻区潜在流行风险加大,对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影响不可低估。2010年虽经大力组织防控,减少发病面积3000万亩以上,但发生仍达1800万亩,局部地区稻谷产量损失严重。根据境外虫源和毒源基数,结合我国水稻种植情况分析,预计2011年该病害在华南、江南稻区严重发生,西南稻区重发面积进一步增加,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发病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发生面积将达5000万亩以上,需实施“治虫防病”预防控制面积约1.2亿亩次。
二、防控思路与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建立大区联合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掌握白背飞虱种群消长和带毒率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根据不同区域发生特点,实施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分区治理对策;强化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因地制宜组织打好“治虫防病”战役,落实“抓前期保后期”、“抓秧田保大田”等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农科教协作攻关,开展病害发生规律、防控技术研 究和集成示范推广。通过联防联控行动,力争将华南、江南重点发生区病丛率控制在3%以内,有效遏制西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 区大面积流行,保障水稻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