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发布“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诊疗、康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申请指南的通知

  建立卒中患者数据库,结合临床开展神经影像、超声检测、生化标记物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适宜技术研究,对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复发风险评估体系,对高危卒中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干预。
  进一步开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脑血管病治疗新药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评价研究
  2.研究目标
  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优化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策略,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3.考核指标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主要药物的使用率和达标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率;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卒中相关的医疗费用。

  4.课题组织实施方式
  经专家论证建议,定向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组织全国脑血管病各领域优势单位,研究提出实施方案,经专家组评审、论证后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1000万元。

  课题4.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运重建微创技术体系研究
  1. 研究目标
  明确血流动力性脑缺血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的适应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全国建立并推广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搭桥技术指南。建立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队列,规范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成形术手术。评价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与最佳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获得II级循证医学证据。
  2. 研究内容
  应用多种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脑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用于筛选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的适应证与评价预后,并对不同手段的效果提出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开展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成形术治疗队列研究。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评价者盲法临床试验研究,针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颅内支架术与最佳药物治疗方案,盲法比较在死亡、血管性事件(卒中、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出血性事件等主要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局方面的差别。
  3. 考核指标
  确立血流动力学性脑缺血的评价和颅内-颅外血管搭桥手术最佳适应证,建立颅内-颅外血管搭桥手术效果评价体系,提出诊疗常规和技术指南。建立缺血性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成形术治疗注册登记平台,明确颅内外大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治疗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获得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纳入颅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约1000例,颅内大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约800例。提供II级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比较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中支架术与最佳药物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4.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 800万元。

  课题5. 出血性卒中病因学评价与微创治疗技术研究
  1. 研究目标
  建立前瞻性、多中心的出血性卒中患者队列,建立不同病因脑出血的独立预后模型。建立以针电极颅内压、脑温及生物信息监测系统监控下的微创治疗系统,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开发CT介导下的仿真脑结构及功能定位分析系统,评价并规范CT立体定位下微创血肿清除术的确切疗效,在全国范围示范推广。
  2. 研究内容
  通过建立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队列,明确我国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布、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建立不同病因脑出血的独立预后模型,分析不同病因脑出血患者影像学特点。开展出血性卒中微创诊疗技术研究,完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规范;针对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优化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案。
  3. 考核指标
  建立全国范围统一的出血性卒中队列;在全国具有区域特色的50家优势单位登记5000例以上拥有完整临床信息、影像信息、随访信息资料的出血性卒中患者。确定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构成比,建立不同病因出血性卒中的预后模型。优化微创血肿清除技术体系及方法,明确CT定位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对30ml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4. 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 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400万元。

  课题6. 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时机和方案优化研究
  1.研究目标
  明确未破裂脑动脉瘤和破裂脑动脉瘤不同时期不同方法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确定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制定并规范未破裂脑动脉瘤和脑动脉瘤出血后不同时期治疗方案。
  2.研究内容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评估未破裂脑动脉瘤和破裂脑动脉瘤不同时期、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脑未破裂动脉瘤的长期随访,研究脑动脉瘤自然病程,评估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几率和干预治疗的必要性。
  3.考核指标
  完成样本量约为300-500例的多中心前瞻性脑动脉瘤疗效评价研究,提出未破裂脑动脉瘤和脑动脉瘤出血后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明确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
  4.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500万元。

  课题7.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技术研究
  1. 研究目标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规范治疗方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2. 研究内容
  进行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系列关键技术的适应证选择、时机把握与技术优化的研究。包括:确定选择性血管内灌注溶栓药物的安全、有效速率;确定优化的多模式血管内治疗方案,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模式血管内治疗适应证选择和排除标准,机械取栓、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等技术操作规范。研究非药物性神经保护治疗方法,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3. 考核指标
  提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适应证与技术规范。提出优化的多模式血管内治疗方案。建立1-2种血管内治疗术中神经保护技术,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4. 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 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500万元。

  课题8. 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多种微创治疗技术及预后因素分析
  1. 研究目标
  利用高场强功能磁共振图像、DTI功能图像和神经导航系统、术中B超技术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等医学转化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建立手术治疗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神经损伤。明确脑、脊髓AVM的自然病程,了解出血性和未出血性的脑、脊髓AVM两者之间的不同预后转归和相应治疗反应,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研究内容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队列研究,评价脑、脊髓AVM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脑、脊髓AVM手术治疗患者的转归及预后,与血管内栓塞、立体定向放疗等方式相比较,归纳影响脑、脊髓AV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随访分析队列人群中未出血性脑、脊髓AVM研究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血性和未出血性脑、脊髓AVM两者之间的不同治疗转归和预后,明确脑、脊髓AVM的自然病程。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