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条 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应当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分析和判断安全生产形势,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部署。
当出现不利于民航空管安全运行的因素或者已经发生影响民航空管运行的严重事件时,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应当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
第二十条 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应当建立安全评估机制。安全评估分为事前评估和跟踪评估。事前评估是对预计实施事项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安全应对措施是否满足可接受的安全风险水平的评估;跟踪评估是对评估事项实施后是否满足预定的安全指标水平以及未来的安全发展态势所进行的评估。
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在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进行安全评估:
(一) 降低最低飞行间隔;
(二)变更管制方式;
(三) 新技术首次应用;
(四) 实施新的飞行程序或管制程序;
(五) 调整空域范围或空域结构;
(六) 新建、改建、扩建民航空管运行设施设备等建设项目;
(七) 其他可能影响安全风险水平的情况。
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应当对运行环境或方式改变后的运行安全情况进行持续监控。
第二十一条 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应当将评估情况报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应当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三条 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影响民航空管运行安全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应当对在运行中可能发生或者出现的下列情况进行分析和控制:
(一) 小于最小飞行间隔;
(二) 低于最低安全高度;
(三) 民航空管雷达自动化系统出现低高度告警或短时飞行冲突告警;
(四) 非法侵入跑道;
(五) 地空通信失效;
(六) 无线电干扰;
(七) 影响民航空管运行安全的设备故障;
(八) 其他可能危及民航空管运行安全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应当按照民航安全目标,确立民航空管运行安全指标。民航空管运行安全指标应当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