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8:半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稳定性评估与社会服务功能研究
项目目标:构建半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健康诊断与生态功能稳定评估技术,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及旅游活动监督管理技术,建立生态退化-生态恢复历史遗迹的科普示范基地,探讨科普基地建设与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模式,为半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考核指标:
(1)半干旱沙漠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健康诊断技术;(2)半干旱沙漠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稳定性评估技术;(3)半干旱沙漠保护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4)半干旱沙漠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影响评价技术规范;(5)半干旱沙漠地区自然保护区科普基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主要研究内容:
以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为代表,研究半干旱沙漠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健康诊断技术方法,提出半干旱沙漠保护区关键生态系统最小面积临界值;通过分析长时间序列半干旱沙漠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研究保护区生态功能稳定性评估技术;提出开发建设活动生态监督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半干旱沙漠地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技术研究。研究生态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内容、技术规范、功能展示、生态恢复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与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
项目9: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技术方法研究与示范
项目目标:针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手段落后、投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建立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技术体系和方法,开展典型地区生态多样性价值评估,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融资水平,为制订完善生物多样性经济政策奠定科学基础。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生物多样性价值论体系、方法、标准、模型和软件;(2)建立面向管理者、企业、消费者的生物多性价值的经济学评价方法;(3)建立多尺度、多角度的示范研究案例8-10 个。主要研究内容:
1.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技术方法及示范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收益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成本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技术,并在西南、东南、西北若干典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开展示范评估,提出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手段。
2.重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技术方法及示范
以重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保护收益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成本,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技术,并分别对森林、湿地、海洋等典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开展示范评估,提出促进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手段。
3.重要物种资源价值评估技术方法及示范
以重要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直接经济利用价值、研究与开发价值、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价值,完善物种资源价值评估技术,以若干典型省份为例,评估重要物种资源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价值体现和贡献。
4.全国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技术研究及经济学工具开发
研究西方和我国环境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论体系,完善和创新全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方法,研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成本分析方法和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益分析方法。研究管理者、企业、普通消费者等不同利益群体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需求和特点,面向不同利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估成果,开发相应的经济学工具,通过经济手段为各利益群体参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指导。
(六)环境监督管理领域
项目1:污染减排的科技贡献度与科技减排国家行动方案研究
项目目标:研究科技进步对推进污染减排的直接或间接贡献率,建立科技创新推进污染减排的绩效评估方法体系,选择典型行业和区域开展“十一五”期间科技减排绩效评估,开展技术进步、排放标准、环保产业等科研创新手段对促进污染减排的量化效益分析,建立“十二五”科技减排支撑体系和国家行动方案。
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科技进步促进污染减排的绩效评估方法体系;(2)提交《科技进步促进污染减排绩效评估技术指南》;(3)提交《“十一五”科技创新促进污染减排贡献度评估报告》;(4)提交《主要污染物科技减排的国家行动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界定科技减排的内涵及与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的关系,研究技术进步、标准体系、产业升级促进污染减排的量化效应,研究科技进步对污染减排支撑的贡献度定量测算方法和评估技术体系,提出四项污染物科技减排支撑体系和国家行动方案。
项目2: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以保障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提出新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优化技术,重点行业及资源开发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以及区域生态环境风险监控和生态保护恢复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
(1)提出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战略;(2)制定新疆环境功能区划方案;(3)建立跨越式发展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
新疆生态环境风险识别、防控战略与重大科技需求研究,新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优化技术研究,重点行业及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和对策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风险监控和生态保护恢复技术研究。
项目3: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项目目标:依据《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对放射性物品运输和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设计、制造等活动的原则要求,研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管的各项配套管理规章、技术标准、分类原则、运输容器的性能检验方法和评价方法等,从而构建完善的放射性物品运输监管体系,提升我国放射性物品运输监管能力。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定、运输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运输辐射防护、运输标准体系、运输容器的性能检验》草案5份;(2)提交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辐射屏蔽效能、耐温性能、抗震动性能、事故性跌落性能、抗冲击性能、耐疲劳性能、扭转、挤压和拉力性能等相关检测方法等草案7 份;(3)提交《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性能检测平台建设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1.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法规、标准体系研究
放射性物品运输配套管理规章的研究;放射性物品运输标准体系研究;放射性物品运输相关标准研究。
2.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性能检验方法研究
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辐射屏蔽效能检测方法研究;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耐温性能检测方法研究;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抗震动性能检测方法研究;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事故性跌落性能检测方法研究;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抗冲击性能检测方法研究;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耐疲劳性能检测方法研究;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扭转、挤压和拉力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3.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性能检测平台建设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