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开展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现状调查,分析国土生态安全空间缺失,综合评估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现状特征。
  3.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空间优化布局开展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布局研究,构建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方案。
  4.我国国土生态安全保护战略研究
  研究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红线、监管机制和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战略对策。
  项目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与规范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针对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局、重要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效果、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等问题,在综合分析与评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与空缺的基础上,集成研究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技术与方法体系,构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间优化布局与规范化建设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实现保护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2)编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3)编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4)提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络空间优化与建设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与优化技术研究
  研究我国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与自然遗迹的空间分布格局,评估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网络设置成效及其空间布局合理性,探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与优化方法。
  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与方法
  研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结合案例研究,评估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
  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不同类型保护区分类规范建设关键技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项目3:不同类型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技术和方法项目目标:针对工程(公路/铁路、油/气/水输送管道、大坝/水库等)建设中生态环境影响难以定量化现状,通过定点监测和模型模拟研究,阐明不同类型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类型、特征、范围和影响程度,建立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我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验收和后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考核指标:
  (1)提出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2)编制《道路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技术导则》;(3)编制《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技术导则》;(4)编制《输水管道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技术导则》;(5)编制《大坝水库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技术导则》;主要研究内容:

  1.道路(公路/铁路)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技术和方法研究道路工程建设对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和景观格局的影响,道路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2.油气输送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技术和方法
  研究油气输送管道建设对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和景观格局的影响,油气输送管道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3.输水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类型、范围与空间尺度特征
  研究输水管道对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和景观格局的影响,输水管道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4.大坝水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研究大坝水库建设对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和景观格局的影响,大坝水库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5.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方法和模型
  研究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特征,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和定量评价模型。
  项目4:我国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针对目前土壤资源无序利用带来的食品污染、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提出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技术和方法;建立我国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程和管理决策系统,为国家和区域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和决策依据。
  主要考核指标:

  (1)提出一套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方法学与指标体系;(2)编制《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和《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技术指南》;(3)绘制全国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图。
  主要研究内容:
  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基础数据分析;我国土地利用方式、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土壤环境功能类型及其分级、区划方法学;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及生态敏感性评估和空间集成表征技术。
  项目5:气候变化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脆弱性评估与保护对策研究
  项目目标:以我国32 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保护优先区气候、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碳平衡等时空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保护优先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适应对策。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气候变化脆弱区分布图;(2)建立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3)提交气候变化情景下保护优先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适应对策研究报告。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我国32 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时空格局和动态变化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脆弱性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及土地优化管理策略。
  项目6:西藏地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项目目标:研究西藏地区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开发的支撑能力、适度规模和重点资源开发的适宜强度,探讨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西藏地区开发建设中的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持。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西藏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支持能力调查报告》;(2)编制《西藏地区重点资源适度开发的技术准则》;(3)提交《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对策》;(4)制定《西藏地区环境生态监控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监控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西藏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支持能力、重点资源适度开发的技术准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优化方案、西藏地区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技术体系
  项目7:高寒荒漠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与综合管理研究项目目标:分析高寒荒漠区有蹄类动物及高原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特征,探讨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对策,开发基于3S 技术的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的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
  (1)编制《基于空地遥感监控的高寒荒漠区生态系统和野外种群动态监测与生境识别的技术规范》;(2)编制《高寒荒漠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技术规范》;(3)提出高寒荒漠区自然保护区优化管理的模式。
  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结合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高寒荒漠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技术、濒危物种种群和高原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管理技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