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内容:
研制与国家POPs 监测标准配套的校准用标准样品;研制新POPs监测校准用标准样品;研制土壤/沉积物POPs 监测质控用标准样品。
项目3:环境空气中POPs 被动采样监测技术开发与示范研究项目目标:提出我国环境空气POPs 监测大体积主动采样与被动采样技术方案,解决POPs 大气被动采样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技术难题,为我国履约及POPs 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环境空气中POPs 大体积主动和被动的采样方法标准及技术规范草案;(2)提交环境空气中POPs 监测布点技术规范草案;(3)编制环境空气中POPs 监测技术方案草案;(4)开展大气背景点、典型城市、典型农村/牧区环境空气中POPs 监测示范,监测POPs的种类不少于10 种,监测样品数量不少于90 个。
主要研究内容:
开展环境空气中POPs 大体积主动和被动采样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建立大气被动采样扩散模型,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空气POPs 监测大体积主动采样与被动采样技术方案;建立POPs 大气被动采样技术规范,并开展典型区域环境空气POPs 监测示范。
项目4:重点行业二恶英类等多种UP-POPs 成因与排放特征研究项目目标:建立重点工业污染源POPs 公约要求控制的5 种UP-POPs(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呋喃、多氯联苯、五氯苯、六氯苯)及其他高关注UP-POPs(多氯萘、溴代二恶英类等)采样与监测方法,在废弃物焚烧、铁矿石烧结、电弧炉炼钢、再生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排放源开展UP-POPs 的排放监测,初步评估重点行业UP-POPs 的排放强度。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固定源UP-POPs 监测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草案4 项;(2)监测废弃物焚烧、铁矿石烧结、电弧炉炼钢、再生有色金属冶炼过程UP-POPs 排放,其中POPs 目标物不少于6 种,监测样品数量
不少于80 个;(3)结合已有的全国污染源初步调查结果,提交《重点行业UP-POPs 成因与排放特征报告》;(4)结合已有的全国污染源初步调查结果,提交《重点行业UP-POPs 排放量评估报告》。主要研究内容:
固定源多氯联苯、五氯苯、六氯苯、多氯萘等监测方法开发与标准化;废弃物焚烧、铁矿石烧结、电弧炉炼钢、再生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排放源UP-POPs 的排放监测、开展UP-POPs 成因与影响要素分析研究;开展排放因子与污染控制优先性研究。
项目5:二恶英BAT/BEP 导则与增列POPs 评估研究项目目标:为《国家履约实施计划》的顺利实施及落实9 部委《关于加强二恶英类污染防治指导意见》,研究并制定二恶英BAT/BEP 导则,开展增列POPs 评估研究。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电弧炉炼钢、铁矿石烧结及再生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二恶英类防治BAT/BEP 导则建议稿;(2)编制公约新增列POPs废物及污染场地优先管理名录建议稿,(3)提交公约拟新增列POPs对我国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估及对策报告。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并编制电弧炉炼钢、铁矿石烧结及再生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二恶英类防治BAT/BEP 导则,编制POPs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技术指南,识别公约新增列POPs 废物与污染场地,开展近期公约拟增列POPs 对我国的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估。
(四)固体废物领域
项目1: 殡葬行业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项目目标:根据殡葬行业特点,通过调查明确殡葬行业污染特征,并据此提出建立适合殡葬行业特点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的政策建议,为建立殡葬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考核指标:
(1)我国殡葬行业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建议,以及殡葬行业污染控制技术政策建议稿;(2)殡葬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建议稿;(3)殡葬行业火化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及其政策建议;(4)火化过程污染控制标准及其技术规范(导则)的建议或修订稿;(5)火化随葬品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建议稿;(6)骨灰和遗体火化残余物安葬过程环境影响评估及其政策建议;(7)骨灰和遗体火化残余物安葬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建议稿;(8)安葬随葬品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建议稿。
主要研究内容:
1.殡葬行业污染特征与污染控制管理体系研究
根据我国以火化为主要殡葬方式的特点,开展我国殡葬行业环境污染调查研究,明确殡葬行业的污染特征、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以及与殡葬方式相关的环境污染发展趋势。据此提出建立在我国殡葬管理体制下的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的政策建议,明确我国殡葬行业污染控制重点和基本技术路线,以及殡葬行业污染源和遗体火化残余物环境管理基本原则。
2.殡葬行业火化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以二恶英控制作为重点之一,开展火化过程大气污染物产生、扩散等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提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殡葬行业火化技术及其污染控制技术政策建议,并结合我国POPs 污染防治原则制定(修订)火化过程污染控制标准及其技术规范,以及以污染控制为目标的火化随葬品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等相关内容。
3.殡葬行业安葬过程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开展土葬、树葬、海葬等骨灰和火化残余物安葬过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提出不同安葬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征和影响程度,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提出符合宗教、风俗、民族习惯、满足死者尊严和亲属心理安慰的骨灰和火化残余物安葬技术政策,编制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以及安葬随葬品环境保护技术要求中相关内容。
项目2: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根据不同固体废物及不同处置技术的污染物产生与释放特征,依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不同保护目标提出各类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环境安全防护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主要考核指标:
(1)提出生活垃圾设施(包括填埋场、堆肥厂、焚烧厂以及其他生化处理厂和预处理设施在内)的恶臭物质释放源强和扩散计算模型;提出生活垃圾设施恶臭污染监测技术规范;提出生活垃圾设施安全防护评价模型及其计算方法;(2)提出有关生活垃圾设施安全防护评价技术规范的建议稿。(3)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漏风险评价模型;(4)不同类型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风险评价方法;(5)危险废物填埋场环境风险与安全防护评价技术规范建议稿。(6)焚烧烟气中二恶英存在形态、扩散迁移与沉降计算模型,以及对人群的长期健康影响评价方法;(7)固体废物焚烧烟气二恶英监控技术规范;(8)固体废物焚烧设施环境风险与安全防护评价技术规范建议稿。
主要研究内容:
1.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设施(以下简称“生活垃圾设施”)环境安全防护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开展生活垃圾(包括餐厨废物)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收集、贮存、转运以及处理处置过程中,恶臭物质的产生、释放、扩散规律的调查与研究,结合恶臭控制技术研究和恶臭物质监测技术研究,提出以周围居民生活环境保护为目标,在不同条件下恶臭物质的产生源强计算模型、释放扩散模型和嗅觉阈值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活垃圾设施”环境安全防护评价模型及其评价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