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氨氮和氮氧化物: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物之一。氮氧化物是大气复合型污染的关键污染物,作为一次污染物本身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易导致酸沉降、近地面臭氧、区域灰霾、富营养化等二次污染问题。
五、非化石能源:
指除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外的其它能源,主要包括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201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8.3%。
六、森林蓄积量:
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森林碳储量的基本指标,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状况优劣的重要依据。
七、产学研战略联盟:
指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以提升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战略目标而形成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八、主体功能区战略:
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完整战略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思路、开发模式的重大转变,是国家区域调控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历史性的影响。
九、基本公共服务:
指那些必须由政府提供给公众并靠公共财政保证的、不具有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般很难通过市场调节其供需或达到最佳效用,如公共教育、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指那些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按照产业化运作、由企业或生产者个人提供的公共服务。目前世界各国在划分上没有完全一致的标准,我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划分也会有一些变化。
十、粮食主产区:
指国家确定的粮食总产量高、人均占有粮食多、粮食自给能力强、商品粮调出量大的省 (区),即以1999~2001年为基期,同时满足三年平均粮食总产250亿斤、人均产量650斤、粮食商品周转库存85亿斤以上三个条件的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省 (区)。
十一、粮食生产核心区:
指综合考虑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集中连片和水资源等因素,以国家统计局2005~2007年三年平均数为基础,对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产粮县进行加权平均排序,从中筛选确定的人均占有粮食750斤以上、商品粮调出能力大于4000万斤、相对集中连片、水资源有保证的680个县(市、区、场)。对这些地区通过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完善粮食仓储运输设施,巩固并提升在国家商品粮源中的核心地位。
十二、社区银行:
一般指资产规模较小、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其中“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社区银行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小型,二是商业化经营。除目标客户群的定位优势外,社区银行比较熟悉当地市场,对客户风险识别能力较强,在开展高风险中小企业贷款时具有信息优势,其本地化经营策略也使社区银行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
十三、环境容量:
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的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下,环境质量不至于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十四、新一代移动通信:
指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相比更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以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为基本特征。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频谱效率和数据速率,支持超过100Mbps的用户数据速率。国际电信联盟称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IMT—Advanced,俗称4G(第四代移动通信)。其中,LTE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主流技术,又分为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两种方式,TD—LTE为TD—SCDMA的演进技术。
十五、下一代互联网:
指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创新,地址资源足够丰富,设施先进、安全可信、可控可管、节能泛在,可更智能地实现人与人、物与人、物与物互联,与社会生活、工作联系更紧密的互联网。具体来说,下一代互联网至少包含以下4个重要特征:第一,IP地址资源足够丰富,现有互联网IPv4地址大约为40多亿个,而作为目前下一代互联网寻址协议较为现实的选择,IPv6地址空间约为IPv4的1029倍;第二,用户接入速率、核心网络带宽更高,达到现有互联网的 100倍以上;第三,更安全、可信、可控、可管;第四,更智能地实现物与物的互联,可承载更大信息量、多样化、实时性的业务应用。
十六、三网融合:
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迫切要求。
十七、物联网:
主要指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及其他感知技术对物质世界进行感知和信息获取,经由互联网、通信网等传输互联,通过智能计算、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对物质世界进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物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信息网络的应用空间,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突破的新方向。物联网使人依靠机器生产产品变成机器围绕人生产产品成为可能,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将广泛应用在科技、国防、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环保等重要领域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十八、云计算:
主要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资源的计算模式,存储和计算资源可以按需动态部署、动态优化、动态收回。云计算综合运用了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带来了一系列信息基础架构的革新,可以使个人用户和中小企业用户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加快科技创新。目前,云计算主要有3种应用模式,即: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 (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十九、新一代核能:
核电技术发展可以划分为第一、二、三、四代,目前正在运行的绝大多数商业核电厂都属于第二代核电,主要堆型包括压水堆、沸水堆和重水堆。新一代核电主要指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第三代核电和第四代核电,第三代核电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以及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在能源转化系统方面大量采用了第二代核电成熟技术,主要堆型包括先进非能动压水堆 (AP1000)、欧洲压水堆(ERP)、先进沸水堆 (ABWR)等;第四代核电目前处于概念设计和研究开发阶段,在反应堆和燃料堆循环方面有重大创新,安全性和经济性更为优越,具有防核扩散能力,候选堆型包括超临界水堆、极高温气冷堆、气冷快堆等。
二十、生物质能:
是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源形式,属于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利用的生物质能包括林业和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主要利用方式有直接燃烧、气化或液化燃烧、成型固体燃烧、转化为车用燃料、燃烧发电等。
二十一、煤基多联产:
指利用煤炭为原料进行气化后生成合成气 (主要为CO和H2),再按照系统最优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则组织跨行业、跨部门生产,在发电、供热的同时,得到多种具有高附加值的液体燃料(甲醇、F— T合成燃料、二甲醇醚等)、煤制气和烯烃类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煤基多联产通过生产技术路线优化,能够实现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技术方向。
二十二、非常规油气资源:
包括非常规石油资源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前者主要包括重(稠)油、超重油、油砂、深层石油和油页岩等,后者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低渗透气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
二十三、地热能:
指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量,主要有地下水热能和地层热能两种形式,其热能以热传导方式向外输送。地热能具有量大、面广、利用领域广泛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可再生能源。
二十四、分布式能源系统:
指独立于集中式能源供应系统之外、安置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主要包括农村沼气、地源热泵、离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等。
二十五、特高压输电技术:
是在超高压输电技术上发展的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高效率、低损耗等特点,可显著提高输电能力,为实现大功率、远距离输电提供支撑。从输电方式上可分为特高压交流和直流,其中特高压交流主要指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电技术,特高压直流指±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技术。
二十六、智能电网:
是将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等深度集成应用于电网各个领域,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储能和调度各个环节,各参与主体之间信息共享、全面互动、智能响应,能够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和效率最大化的现代电网。
二十七、快速铁路网:
是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路网地位和作用以及客运需求等因素,统筹布局的运营速度较快、服务水平较高、覆盖范围较广的现代化铁路客运网络,包括时速250公里以上的新建客运专线、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时速160公里以上客货共线铁路。到2015年,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基本覆盖 50万人口以上城市。
二十八、通用航空:
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建筑业等方面的作业飞行和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遥感测绘、教育训练、文化体育、旅游观光、通勤航空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二十九、空域管理体制:
指国家为实现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而建立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空域规划、管理、建设、使用、评估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政策法规等。空域管理目的是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统筹民用、军用航空的需要和公众利益,实现空域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我国现行的空域管理体制是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由军民航按照职责分工实施分级管理。
三十、地面快速公交系统:
指在地面上建设的具有专用路权的公交专用道,利用大容量公交车辆和现代智能交通技术,提供较常规地面公交能力更大、更加快速、准时、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交通方式。主要特点包括,设置全时段、相对封闭、形式多样的公交专用道,提高运营速度、准点率和安全性;配置大容量、高性能、低排放的公交车辆,确保提供大运量、舒适、便捷的服务,减少环境污染和排放;运用自动车辆定位、实时运营信息、交通信号优先、先进车辆调度等手段,提高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
三十一、客票一体联程:
指在旅客运输的全过程中,不论乘坐多少种运输工具,都可以使用统一(或同一)客票,实现一票到底、一票直达。客票一体联程是开展旅客联运的基础条件,也是提高旅客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一体联程客票属于联程客票范畴。联程客票最早使用于同种运输方式内部,比如飞机联程客票和火车联程客票,侧重于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同种运输方式内不同班次之间的联程换乘,即旅客通过使用联程客票,可以顺利实现由始发站至到达站、再由到达站至其他地区之间同种运输工具的便捷换乘。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联程客票应用范围不断扩展,逐步应用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比如,一些城市应用的公交、地铁“一卡通”便是一体联程客票的一种类型。
三十二、货物多式联运:
货物多式联运属于联合运输范畴,是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多式联运是一种有效的运输组织方法,在运输全过程使用统一的运送票证,由多式联运承运人或相关运输代理企业并负连带责任。这种形式在集装箱运输中应用较为广泛,是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的主要形式。广义而言,凡涉及跨不同方式的运输都属于多式联运范围。多式联运强调运输全程的票证一体化或同一化,是运送过程的无缝化,其通过有效的运输组织,统一责任,简化手续,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实现运输服务的“门到门”。在概念体系上,多式联运也包括旅客运输,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多式联运更多强调的是货物运输。
三十三、公路甩挂运输:
指牵引车按照预定的运行计划在货物装卸作业点甩下所拖的挂车,换上其他挂车继续运行的运输组织方式,集汽车列车运输与装卸甩挂作业技术于一体,是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是道路货运业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提高道路货运和物流效率及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
三十四、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
指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海域使用权人,以提高海域使用权出让的公平、公开、公正水平,保障海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制度。在海域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措施,是海域使用管理制度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突出表现。
三十五、数字内容服务:
指将文字、图像、视频、语言等各种信息数字化并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提供给用户,以满足生产、生活等多方面需求的服务产业。数字内容服务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和整合作用,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并在网络技术带动下快速发展。与传统内容产业不同,数字内容产业的信息加工环节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数字内容服务与信息传输和增值服务呈现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趋势。
三十六、互联网增值服务:
指通过互联网(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娱乐/游戏、商业资讯等信息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信息发布服务、信息和应用下载服务、搜索查询服务、信息社区服务、信息即时交互服务、在线交易和处理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领域,不仅可以形成规模巨大的新兴增长点,还可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交易和生产的平台及工具。
三十七、开发强度:
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以及其他建设用地等。提出控制开发强度,引导各类主体功能区有节制地开发,有利于集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防止工业化、城镇化对耕地和绿色空间的过度侵蚀,保证绝大部分国土作为保障生态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安全的空间。
三十八、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
原真性是判断自然文化资源价值和相关信息可信性的重要标准,如果其文化价值在外形和设计、材料和实体、用途和功能等方面的特征是真实可信的,则认为具有原真性。完整性用来衡量自然文化资源及其特征的整体性和无缺憾性,对于文化资源而言,完整性意味着其物理构造和重要特征都必须保存完好;对于自然资源而言,其生物物理过程和地貌特征应该相对完整,人类活动对当地的生态不造成损害。
三十九、森林碳汇:
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木和其它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树木、植物体内及其所生长的土壤中并放出氧气,从而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产生真实贡献的过程和结果。
四十、碳排放交易:
也称“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指通过在特定范围内设定碳排放总量,并按照一定规则分配碳排放权(或额度),实现排放权(或额度)像商品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达到单位减排成本最小化的目的。此外,《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活动也可视为碳排放交易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十一、合同能源管理:
是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指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
四十二、水权制度:
是界定、配置、调整、保护和行使水权,明确国家、地方以及取用水户权、责、利关系的规则,是从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对水权及其行使进行规范和保障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水权制度体系由水资源所有权制度、水资源使用权制度、水权流转制度三部分内容组成。
四十三、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
指在明晰水资源使用权的基础上,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工业支持农业节水等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把农业灌溉节约下来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转换给工业,以满足工业项目新增用水需求的机制。
四十四、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指运用经济手段加强耕地保护的举措。目前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按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建设性补偿机制、对履行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义务的地方政府的奖励机制以及对农户直接进行补贴的补偿机制。目前,建设性补偿机制已经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后两种补偿机制正在地方试点。
四十五、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
是对勘察开采活动进行空间管制的基本手段,主要依据矿产资源禀赋、开发利用条件、国家产业布局和宏观调控政策,通过规划划定重点、鼓励、限制、禁止勘查开采等不同功能的规划区,并制定相应的准入条件和激励约束政策,以达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理布局、有效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十六、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主要包括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和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通过征收矿业权使用费和矿业权价款实现,其中,矿业权使用费按面积征收;矿业权价款的实质是国家勘查投资的收益,特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矿业权出让给他人,或者矿业权人将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矿业权转让给他人,按规定向矿业权人或受让人收取的款项。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通过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实现,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以及矿山开采回采率计征,是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收取的财产收益,是采矿权人对矿产资源消耗的经济补偿。通过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建立珍惜利用资源的经济机制。
四十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指地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据新矿山设计年限或已服役矿山寿命,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要的费用等因素,确定按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由矿山企业分年度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列入成本,专项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四十八、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指采出资源储量占可采资源储量的百分比。矿产资源选矿回收率指精矿中的有用组分(或金属)的数量与原矿中有用组分(或金属)的数量的百分比。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指采选利用的共伴生矿产量(矿物量)与开采动用的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储量(矿物量)的百分比。
四十九、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指资源循环利用活动以及为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活动提供政策保障、社会基础、技术和装备的经济活动总称。它是以可循环利用资源为对象,以高效环保循环利用为目的,集资源回收、流通、加工利用、市场组织、科技开发、设备制造、产业管理和服务支撑于一体的体系。
五十、资源产出率:
指主要资源的总投入量所产出的经济总量,可以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与主要资源消耗实物量之比。在我国,主要资源消耗量包含主要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10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铝土矿、铅矿、锌矿、镍矿、锰矿、石灰石、磷矿、硫铁矿),木材和工业用粮等生物质资源。
五十一、再制造产业:
指以可再制造废旧产品生产加工成为再制造产品活动为核心的,跨部门、跨行业的新兴产业。在我国,再制造产业化是一个可再制造旧件逆向回收体系不断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安全环保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再制造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再制造产品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再制造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再制造市场日趋成熟、再制造产量产值都形成较大规模的过程。
五十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生产者责任延伸指生产者不仅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也要对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处置等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即生产者责任由产品的生产责任延伸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责任,相应地要求生产者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中,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易回收、易拆解的材料。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建立的制度,称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五十三、“城市矿产”:
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产生和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产资源。“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源泉。
五十四、复合型大气污染:
大气中有多种来源的多种污染物都以高浓度存在,它们之间相互耦合,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二次污染物,如臭氧和硫酸盐等二次颗粒物,这些污染物的生命周期较长、输送距离较远,会导致区域性光化学烟雾和大气灰霾频繁发生。
五十五、持久性有机物:
指不易降解且易蓄积在生物体内,长期接触可对人体和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有机物。
五十六、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指由资源开发企业在税前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和分配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环境恢复与生态补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关闭善后工作等的一种制度安排。以本地区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包括资源型地区)人民政府可以按一定比例统筹企业提取的准备金,集中用于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重点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等。
五十七、均衡性转移支付:
指以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选取影响各地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收入努力程度以及财政困难程度等,按统一公式分配给地方的补助资金。均衡性转移支付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一种。与其他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不同的是,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可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自主支配使用,而其他转移支付资金则具有指定支出范围或具体项目用途的支出要求。
五十八、雨洪资源:
指通过工程、技术和管理等手段,使洪水改变为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五十九、云水资源:
指存在于大气中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总量,是通过人工干预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
六十、国家科学中心:
指在学科交叉、优势集成的基础上,围绕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国家集国内外优势力量部署建设的、代表该领域国家科学研究水平的大型科学研究活动基地。其定位于瞄准相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若干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开展高水平的研发,做出有特色的、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新成果,体现相关科学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和应用;建成面向国内外开放、组织管理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交流与合作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六十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是为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而实施的一项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等内容。主要目标是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六十二、“双师型”教师:
指兼具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指导能力的职业学校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双师型”教师通常应同时具有教师资格和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作为复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不但要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基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实践指导等方面的能力,是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急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