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节 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
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库及河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火电、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强化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恶臭污染物治理。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达到80%。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
第二节 防范环境风险
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大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受污染场地、土壤、水体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推进历史遗留的重大环境隐患治理。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及控制,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
第三节 加强环境监管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强化产业转移承接的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
图表:专栏11 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
│01 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
│ 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同步建设和合理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垃圾 │
│ 收运设施。 │
├──────────────────────────────────────────────┤
│02 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 │
│ 加强“三河三湖”、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综 │
│ 合治理,加大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生态脆弱的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力度,推进渤海等重点 │
│ 海域综合治理。 │
├──────────────────────────────────────────────┤
│03 脱硫脱硝工程 │
│ 新建燃煤机组配套建设脱硫、脱硝装置,新建水泥生产线安装效率不低于60%的脱硝装置, │
│ 钢铁烧结机和石化行业安装脱硫装置。 │
├──────────────────────────────────────────────┤
│04 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 │
│ 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企业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湘江 │
│ 等流域、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
└──────────────────────────────────────────────┘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一节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第二节 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
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搞好森林草原管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监管,提高管护水平。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与流失,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第三节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实施生态补偿条例。
图表:专栏12 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
┌──────────────────────────────────────────────┐
│01 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 │
│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内1.07亿公顷森林进行全面有效管护,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后备森林 │
│ 资源培育。 │
├──────────────────────────────────────────────┤
│02 退耕还林还草 │
│ 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治理25度以上坡耕地。 │
├──────────────────────────────────────────────┤
│03 防护林体系建设 │
│ 继续实施“三北”、沿海、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增加森林植被。 │
├──────────────────────────────────────────────┤
│04 京津风沙源治理 │
│ 完成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进一步治理沙化土地。 │
├──────────────────────────────────────────────┤
│05 重点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
│ 依法划建一批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湿地 │
│ 保护与恢复。 │
├──────────────────────────────────────────────┤
│06 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
│ 实施退牧还草、南方草原开发利用和草原防灾减灾等工程,建设草原围栏,改良草原3亿亩, │
│ 人工种草1.5亿亩。 │
├──────────────────────────────────────────────┤
│07 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
│ 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实施三峡、丹江口库区等重点地区水 │
│ 土保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加强石羊河、塔里木河等河湖的综合治理与 │
│ 修复及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 │
├──────────────────────────────────────────────┤
│08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
│ 逐步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规模,通过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 │
│ 等措施,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 │
├──────────────────────────────────────────────┤
│09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 │
│ 通过水土保持及土地整治、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等措施,加大水土流失以及 │
│ 荒漠化严重地区综合治理力度。 │
├──────────────────────────────────────────────┤
│10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
│ 通过天然植被保护、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措施,使全区30%以上中度和重度退 │
│ 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重点区域3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和20%的水力侵蚀面积得到治理。 │
├──────────────────────────────────────────────┤
│1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
│ 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遏制草地植被退化、沙化,增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 │
├──────────────────────────────────────────────┤
│12 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 │
│ 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
│13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
│ 通过退牧还草、沙化草原综合治理、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提高黄河水源涵养能力。 │
├──────────────────────────────────────────────┤
│14 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保护 │
│ 实施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程,治理沙化面积250万亩。 │
└──────────────────────────────────────────────┘
图表:图5 “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略)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第一节 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完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河库联调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建设一批跨流域调水和骨干水源工程,统筹推进中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水资源供给和储备能力。推动解决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加强雨洪资源和云水资源利用。推进水文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工程调度管理系统建设。
第二节 增强防洪能力
继续加强淮河、长江、黄河、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和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建成一批控制性枢纽工程,提高重点防洪保护区的防洪能力。加大中小河流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基本完成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洪能力。加强海堤达标建设和重要河口综合治理。搞好跨界河流国土防护治理。
第三节 加强山洪地质气象地震灾害防治
提高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加快建立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快实施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对滑坡、泥石流等重点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实施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示范,开展重要城市和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地震监测分析与震灾防御能力。
图表:专栏13 水利和防灾减灾重点工程
┌───────────────────────────────────────────────┐
│01 城乡水源及供水工程 │
│ 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贵州黔中引水、青海引大济湟调水 │
│ 总干渠等重点水资源调配工程。加快推进云南滇中引水、陕西引汉济渭、吉林中部引水、安徽 │
│ 引江济巢等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建成西藏旁多、云南小中甸、辽宁青山、四川小井沟、海南红 │
│ 岭、江西浯溪口等一批大型水库以及西南等地区一批中型水库。 │
├───────────────────────────────────────────────┤
│02 大江大河大湖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
│ 继续推进淮河干流扩大行洪能力、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黄河宁蒙河段治理及下游河段治理等 │
│ 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快四川亭子口、湖南涔天河、江西峡江、广西大藤峡、河南河口村等 │
│ 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加强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加强海堤达标建设和重要河口 │
│ 治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优先治理洪涝灾害易发、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 │
├───────────────────────────────────────────────┤
│0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
│ 完成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居民搬迁。建设地质灾害隐患点监 │
│ 测预警系统。 │
└───────────────────────────────────────────────┘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第一节 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学科产生,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紧密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公共安全和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
第二节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若干区域创新中心,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节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相互配套、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在重点学科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新建若干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关键产业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布局。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
第四节 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保持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投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激励政策。实施知识产权质押等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鼓励采用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图表:专栏14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
┌───────────────────────────────────────────────┐
│01 重大科技专项 │
│ 继续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
│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 │
│ 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 │
│ 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 │
│ 探月工程等。 │
├───────────────────────────────────────────────┤
│02 重点科技计划 │
│ 实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施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与生殖研究等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
├───────────────────────────────────────────────┤
│03 科学研究设施 │
│ 建设自由电子激光、散裂中子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
│04 知识创新工程 │
│ 建设凝聚态物理、数学与复杂系统、地球与环境、空间及海洋等科学中心,建设清洁能源、绿 │
│ 色智能制造、小卫星及空间感知、大陆及海洋深部勘探技术等研发基地。 │
├───────────────────────────────────────────────┤
│05 技术创新工程 │
│ 建设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数字家庭网络等国家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强化企业技 │
│ 术中心、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自主创新百强企业。 │
└───────────────────────────────────────────────┘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 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质量和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节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新增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创新东西部高校校际合作机制。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第三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严格教师资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第四节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进考试招生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责任,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规范办学秩序。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图表:专栏15 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
│01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
│ 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师资、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 │
├───────────────────────────────────────────────┤
│02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
│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和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 │
│ 设。建设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 │
├───────────────────────────────────────────────┤
│03 农村学前教育推进 │
│ 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
├───────────────────────────────────────────────┤
│04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
│ 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高等职教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
│05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 │
│ 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
├───────────────────────────────────────────────┤
│06 民族教育发展 │
│ 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支持民族 │
│ 院校建设。 │
├───────────────────────────────────────────────┤
│07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
│ 新建、改扩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学生活、康复训练设施。 │
├───────────────────────────────────────────────┤
│08 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 │
│ 改善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 │
│ 助学体系。 │
└───────────────────────────────────────────────┘
┌───────────────────────────────────────────────┐
│09 教育信息化建设 │
│ 支持农村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 │
├───────────────────────────────────────────────┤
│10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
│ 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研究机构。鼓励海外办学。支持孔子学院 │
│ 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