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第一节 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第二节 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

  图表:专栏5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
│01 节能环保产业                                        │
│  实施节能环保重大示范工程,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           │
├────────────────────────────────────────────────┤
│0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  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广播电视网,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施网     │
│  络产品产业化专项,建设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基地。            │
├────────────────────────────────────────────────┤
│03 生物产业                                          │
│  建设医药、重要动植物、工业微生物菌种等基因资源信息库,建设生物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     │
│  品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建设生物育种研发、试验、检测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物制造应用示     │
│  范平台。                                          │
├────────────────────────────────────────────────┤
│0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
│  建设新型国产干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产业化平台,建设导航、遥感、通信等卫星组成     │
│  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发展智能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高速列车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     │
├────────────────────────────────────────────────┤
│05 新能源产业                                         │
│  建设新一代核电装备、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高效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新组件、生物质     │
│  能转换利用技术和智能电网装备等产业基地,实施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规模化应     │
│  用示范工程。                                        │
└────────────────────────────────────────────────┘
┌────────────────────────────────────────────────┐
│06 新材料产业                                         │
│  推进航空航天、能源资源、交通运输、重大装备等领域急需的碳纤维、半导体材料、高温合金     │
│  材料、超导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纳米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                  │
├────────────────────────────────────────────────┤
│07 新能源汽车产业                                       │
│  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       │
└────────────────────────────────────────────────┘

第三节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支持新产品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和拓展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环境。

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第一节 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



  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第二节 优化能源开发布局



  统筹规划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区发展核电。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合理规划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天然气和煤炭储备与调峰应急能力建设。

第三节 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图表:专栏6 能源建设重点

┌────────────────────────────────────────────────┐
│01 煤炭开发与转化                                       │
│  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云贵煤炭基     │
│  地建设,启动新疆煤炭基地建设。依托以上煤炭基地建设若干大型煤电基地。            │
├────────────────────────────────────────────────┤
│02 稳油增气                                          │
│  推进形成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5个油气规      │
│  模生产区,加快近海海域和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加大煤炭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适当增加炼     │
│  油能力。                                          │
├────────────────────────────────────────────────┤
│03 核电                                            │
│  加快沿海省份核电发展,稳步推进中部省份核电建设,开工建设核电4000万千瓦。          │
├────────────────────────────────────────────────┤
│04 可再生能源                                         │
│  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重点流域的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水电1.2亿千瓦。建设6个      │
│  陆上和2个沿海及海上大型风电基地,新建装机7000万千瓦以上。以西藏、内蒙古、甘肃、       │
│  宁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区为重点,建成太阳能电站500万千瓦以上。              │
├────────────────────────────────────────────────┤
│05 油气管网                                          │
│  建设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中亚天然气管道二期,以及西气东输三线、四     │
│  线工程。输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5万公里左右。加快储气库建设。                 │
├────────────────────────────────────────────────┤
│06 电网                                            │
│  加快大型煤电、水电和风电基地外送电工程建设,形成若干条采用先进特高压技术的跨区域输     │
│  电通道。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万公里。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改造建设智能变       │
│  电站,推广应用智能电表,配套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
└────────────────────────────────────────────────┘

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一节 完善区际交通网络



  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发展高速铁路,形成快速客运网,强化重载货运网。完善国家公路网规划,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大力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和港口规模化发展。完善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系统,提升沿海地区港口群现代化水平。完善以国际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航空网络,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发展,改革空域管理体制,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第二节 建设城际快速网络



  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国省干线公路为补充,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

第三节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路线,规范建设标准,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规范发展城市出租车业,合理引导私人机动车出行,倡导非机动方式出行。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出行效率。统筹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第四节 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机衔接,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广先进装备技术应用,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客票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积极发展公路甩挂运输。加强安全管理,保障运输安全。

  图表:专栏7 交通建设重点

┌───────────────────────────────────────────────┐
│01 铁路                                           │
│  建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干线,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郑州至    │
│  重庆等区际干线,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     │
│  城市。建成拉萨至日喀则等西部干线,建设山西中南部、蒙西至华中地区等煤运通道。研究建    │
│  设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川藏铁路。                              │
├───────────────────────────────────────────────┤
│02 城市轨道交通                                       │
│  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    │
│  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    │
│  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
├───────────────────────────────────────────────┤
│03 公路                                           │
│  基本建成由7条放射线、9条纵线和18条横线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8.3万      │
│  公里,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     │
│  比重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标准公路。              │
├───────────────────────────────────────────────┤
│04 沿海港口                                         │
│  建设北方煤炭下水港装船码头及华东、华南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工程,大连等港口的大型原油接    │
│  卸码头工程,宁波-舟山等港口的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工程,上海、天津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    │
│  工程。新增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440个左右。                         │
├───────────────────────────────────────────────┤
│05 内河水运                                         │
│  整治长江上游航道,实施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工程,稳步推进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     │
│  向上延伸。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和京杭运河升级改造工程,推进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    │
│  网及其他高等级航道建设。                                 │
├───────────────────────────────────────────────┤
│06 民航                                           │
│  建设北京新机场,扩建广州、南京、长沙、海口、哈尔滨、南宁、兰州、银川等机场,新建一    │
│  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研究建设成都、青岛、厦门等新机场。加快新一代空管系统建设。     │
├───────────────────────────────────────────────┤
│07 综合交通枢纽                                       │
│  建设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
└───────────────────────────────────────────────┘

  图表:图2 国家快速铁路网(略)

  图表:图3 国家高速公路网(略)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第一节 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第二节 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



  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节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快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加强互联网管理,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第一节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深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和优化港口布局。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第二节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强化海域和海岛管理,健全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推进海岛保护利用,扶持边远海岛发展。统筹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控制近海资源过度开发,加强围填海管理,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海洋综合调查与测绘工作,积极开展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海洋执法力度,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秩序。加强双边多边海洋事务磋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保障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

第一节 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围绕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支持企业跨境经营,以及发展网上交易等新型服务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好地发挥信用融资、证券、信托、理财、租赁、担保、网商银行等各类金融服务的资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探索发展巨灾保险,创新保险营销服务方式,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推进再保险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保险服务体系。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第三节 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



  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加强信息服务,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积极发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支撑服务。培育发展一批高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第四节 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



  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加快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

第一节 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



  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第二节 积极发展旅游业



  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第三节 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



  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重要依托,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服务,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加快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秩序。

第四节 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发展健身休闲体育,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体育中介和场馆运营等服务,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第一节 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



  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有效途径。

第二节 完善服务业政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