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机制。(1)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型微型企业、现代服务业和家庭服务业,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强化职业培训。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研究制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坚决防止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工薪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完善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3)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2011年,城镇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增加827万人、794万人、124万人和827万人。加快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1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0张,增长9.9%;残疾人服务设施数达到3230个,增长8.6%。(4)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大规模开展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城市、工矿、林区、垦区等棚户区改造,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和社会资金偿还保障机制,优先安排供地和建设计划,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继续增加商品住房有效供给,提高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房比重,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抓紧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和政策体系,形成有效调节住房供应和需求的长效机制。(5)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全面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继续推进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特殊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支持民族院校建设和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推进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期达到84%,普通高校计划招收本专科生675万人,研究生56万人。(6)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项目,开展卫生监督体系、农村急救体系、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继续推进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和救治保障试点。加大对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边远地区医疗基础设施投入。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由120元提高到200元。每千人口病床数力争达到3.42张,提高5.6%。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7)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基地,强化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进一步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免费开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全面发展公共体育事业。2011年,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预期分别达到96.71%、97.43%;国内旅游者人数23.1亿人次,增长7.4%。(8)创新社会管理。整合社区管理资源,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9)继续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扎实推进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八)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深化电力、石油、盐业等行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2)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适时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改革和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择机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价改革。进一步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3)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基本完成三年重点工作任务。2011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长效稳定的补偿机制。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4)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扩大资源税改革实施范围。开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债券、期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抓紧制订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5)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研究制订农村征地条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开展国有林场林区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九)坚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成套设备、文化、软件等潜力较大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能源原材料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妥善应对贸易摩擦。(2)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修订出台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支持外资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积极稳妥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全口径外债管理。(3)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财税、金融、保险政策。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健全境外风险防控机制。继续推动境外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业合作。做好对外经济援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