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物质基础不断巩固,但当前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总的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最近五年,可以说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9年,民族8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5328元和1654元。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自2002年以来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由第24位上升到第15位。

  (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国家共投入1670多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公路、水运、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时期的2.2倍。到2009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8万公里,乡镇通公路比重达到98%,建制村通公路比重达到88%。青藏铁路、南疆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新建铁路里程达到1万公里以上。其中,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目前除西藏部分地区外,边疆省区已全部实现行政村通电话。实施邮政局所改造,邮政普遍服务能力有效改善。2006年以来,中央用于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投资251亿元,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其中,2007年竣工的宁夏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当地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

  (三)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05年,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9∶42∶39,到2009年调整为15∶46∶39。农牧业比重明显下降,工业比重显著上升,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疆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全国首位。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蚕茧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产糖量约占全国的60%,产蚕量占全国的30%,居全国之首。云南的花卉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青海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广西、贵州、宁夏已成为我国铝产业的重要省份。旅游业已成为西藏、云南、新疆、广西等省区的支柱产业。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