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初至6月下旬进行催产,适宜催产水温21℃至30℃,最佳催产水温24℃至28℃。
采用二次注射法催产。采用自然受精、人工受精,受精卵置于孵化槽或水泥池中流水孵化。
3.鱼苗培育:注水深50cm至80cm,培育浮游动物,待轮虫达到高峰时放苗。每667m
2 放养鱼种10万尾至20万尾。鱼苗全长在1.5cm以下,每天用豆浆及全价配合粉料培育喂养。鱼苗全长在1.2cm至5cm,用粉状配合饲料逐步驯化至全部投喂人工饲料。
4.鱼种培育:鱼苗长至5cm时,转入鱼种培育阶段。鱼苗5万尾/667 m
2至8万尾/667 m
2,定期加注新水,每7d注换水20%至30%,池水逐步加深至1.5m。每天适时开启增氧机。饲料粗蛋白质38%至40%,粒径应与鱼种的口径相适应。日投饲次数为2至3次,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至4%。
(四)成鱼养殖。
1.天然水域增殖放流:
在新津南河、西河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每年2至4月和9至10月分两次放流,规格为体长3cm以上,密度≤20尾/667 m
2。以天然饵料为食,不投喂人工饲料。
2.人工养殖:
(1)养殖模式:采用黄辣丁和花白鲢主养、混养模式养殖。
(2)养殖环境:养殖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体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以上,进排水方便。池塘水深前期宜控制在0.8m至1.2m,中、后期宜达到1.0m至2.0m。每隔5d至7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cm以上。适时开增氧机调节水质,平时注意防止缺氧浮头,及时开机增氧。
(3)转食驯化:池塘放养当年繁育的鱼种,先投喂添加了诱食剂(经绞碎的鲜鱼糜)的配合饲料进行转食驯化,随着鱼体的增长,可逐步增加并过渡到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放养20天后,对鱼种进行一次筛选,剔除过大或过小的鱼种,使同一池塘放养的鱼种规格整齐。
(4)生态防治:通过优选鱼种、改善环境、强化营养、分级分疏等措施进行健康养殖。通过黄辣丁和花白鲢主、混养、施用复合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中草药等进行生态防病。
3.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新津黄辣丁应为活鱼,商品鱼规格≥75g/尾。
项目
| 天然捕捞
| 人工养殖
|
外形特征
| 体形匀称、柔软,腹部较平,体色黄褐较鲜亮,个体间大小不一致
| 腹部可稍凸,体色黄褐可稍暗淡,个体间大小基本一致
|
体长,头大且扁平,吻圆钝;眼小,眼径稍大、侧位;侧线以上体色灰黑,侧线以下体色淡黄,侧线上方有灰黑色不规则斑纹,鳍色灰黑色,鳍基部微红;须4对,有三对须末端为青黑色,鼻须末端超过眼后缘,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