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黑龙江、吉林粮食增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进展,新建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工程和三江平原等大型灌区工程。农业生产经营的机械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中央用于支持东北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超过100亿元,用于支持东北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近60亿元。在遭遇严重旱情的情况下,东北地区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1973.4亿斤,占全国的18.6%,其中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870.6亿斤,比上年增加3%,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商品粮提供量居第一位。2009年,东北地区肉、蛋、奶产量达967万吨、505万吨、1040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12.7%、18.4%、29.6%。
(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2009年有关部门共安排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和高技术项目608项,总投资434.3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6.1亿元。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沈阳装备制造基地、长春汽车产业基地、大庆石油化工基地等8个产业基地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获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新进展,一重集团研制成功百万千瓦级核电全部锻件,在手核电产品订单近50亿元;沈鼓集团研制成功国内首套百万吨乙烯装置的乙烯裂解气和丙烯裂解气压缩机;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研制成功国内首支90级船用曲轴;华锐公司研制成功3兆瓦风电机组,2009年风电机组产量位居世界第三;特变电工沈变集团产能达到10万兆伏安,位列世界第一,大型变压器已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辽宁省积极吸纳国际创新资源,实施“双百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吉林省启动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十大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依托哈工大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专门组织编制了《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专项规划》。以旅游、物流、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产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东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亮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重的状况得到改善。2009年辽宁省软件出口额占全国的31.2%,稳居全国首位。旅游局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下发《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白山黑水成为国内旅游的新兴热点。东北地区出版、电影电视、演艺、动漫等文化产业亮点频现,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五)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分两批确定了全国44座资源枯竭城市,累计下达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93亿元;中央投资安排设立资源型城市充分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开发银行设立了专项贷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取得进展。研究起草了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管理试行办法;启动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立法工作。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召开了首次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山西、甘肃等省相继出台了本省内的配套文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