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条 建立规范、健全的行业专项项目科学数据和科技报告档案。项目承担单位按照中国气象局有关科学数据共享和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按时上报项目有关数据。科技发展司建立气象行业专项项目和成果数据库,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第七章 资产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三十三条 加强行业专项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行业专项取得的成果要按照《
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涉及国家机密的,按《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执行。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三十四条 鼓励行业专项科研成果的转让和转化。成果转让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遵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执行。
第三十五条 对于合作研究的项目,在项目启动前,项目承担单位应与各参与单位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项目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约定,将形成不良信用记录。
第三十六条 项目验收后,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形成的固定资产,由承担单位代表国家负责管理和使用,资产的处置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行业专项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按照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执行。专利权的归属与实施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执行。论文及专著须标注“气象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编号:xxxx-06-xx”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项目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由承担单位负责管理和使用。研究成果转化及无形资产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将行业专项项目遴选结果、项目经费、工作进度、预期成果及项目检查、验收等信息上网公布,接受监督。
第三十九条 对于违反《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中国气象局将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并视情况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措施,要求项目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承担或参与行业专项资格等处理,并记入有关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录。
第四十条 当年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两年内不得申报行业专项项目;当年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含当年)不得申报行业专项项目。
第四十一条 在项目申报、审批过程中,一切接触申报材料的单位和个人负有对申报项目保守秘密的义务。参加项目评审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须遵守以下评审纪律与回避规定:
(一)不得泄露评议、评审过程中的情况和未经批准的评审结果;
(二)申请担任项目负责人的专家不得出席当年的项目评审;
(三)参加评审的专家回避本人参加的项目的评议和评审;
(四)参加评审的专家和工作人员须回避直系亲属参加的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项目评审。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暂行办法》(气发〔2007〕178号)、《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组织管理实施细则》(气发〔2007〕456号)同时废止。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负责解释。
2007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清单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主持单位
| 批复经费
(万元)
|
GYHY200706001
| 面向TIGGE的集合预报关键应用技术研究
| 矫梅燕
| 国家气象中心
| 763
|
GYHY200706002
| 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刘黎平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1023
|
GYHY200706003
| 气候观测综合计量检定技术研究
| 贺小雷
|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 2633
|
GYHY200706004
| 京津冀城市群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 王迎春
|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 419
|
GYHY200706005
| 中国气候系统协同观测与预测研究
| 效存德张祖强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2114
|
GYHY200706006
| 空间天气灾害应急方案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
| 王劲松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264
|
GYHY200706007
| 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及其应用系统研究
| 毕宝贵
| 国家气象中心
| 808
|
GYHY200706008
| 干旱内陆区冰雪资源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利用评估研究
| 魏文寿
|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 432
|
GYHY200706009
| 气象卫星及其对地观测数据产品和应用研究
| 杨忠东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646
|
GYHY200706010
| 东亚对流层温度的年代际和年际变率及其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影响
| 周天军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
| 303
|
GYHY200706011
| 应急移动气象服务系统研制
| 周 林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431
|
GYHY200706012
| AREM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同化及关键物理过程技术研究
| 崔春光
|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 368
|
GYHY200706013
| 自主空间天气资料的分析应用和建模
| 万卫星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366
|
GYHY200706014
| 珠三角城市群-海岸带复合体致灾雷电动力与物理化学特征及预警技术研究
| 万齐林
|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298
|
GYHY200706015
| 卫星遥感数据在台风数值预报中的同化应用研究
| 王斌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268
|
GYHY200706016
| 风廓线雷达探测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 马舒庆
|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 289
|
GYHY200706017
| GPS高空气候探测技术和设备
| 李吉明
| 上海长望公司
| 152
|
GYHY200706018
| 中国冰冻圈卫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
| 施建成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195
|
GYHY200706019
| 上海世博会大气成分监测、预报和高污染应急预警技术研究
| 谈建国
|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 521
|
GYHY200706020
| 热带西太平洋观测系统试验与我国高影响天气可预报性研究
| 刘黎平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1225
|
GYHY200706021
| 耦合生态系统动态的森林雷击火预报评估系统研制
| 周广胜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82
|
GYHY200706022
| 雷电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及其防护试验研究
| 张义军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588
|
GYHY200706023
| 半导体激光云高自动测量系统与示范
| 刘文清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
| 190
|
GYHY200706024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技术开发
| 潘学标
|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
| 219
|
GYHY200706025
| 陆地表面过程模型及其参数化方案研究
| 戴永久
| 北京师范大学
| 363
|
GYHY200706026
| 长江三角洲雾的监测预警及灾情评估研究
| 牛生杰
| 南京信息工程学院
| 590
|
GYHY200706027
| 全自动探空装备研制
| 任振华
| 南京大桥机器厂
| 374
|
GYHY200706028
| 大气程辐射遥感图像的计算机生成技术研究
| 李先华师 彪
| 上海大学
| 72
|
GYHY200706029
| 青藏高原未来20-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华东地区季风气候变率的可能影响研究
| 刘晓东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133
|
GYHY200706030
| 农业气候资源评价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 唐华俊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429
|
GYHY200706031
| 黄渤海海雾监测与大气水平能见度反演技术研究
| 傅 刚
| 中国海洋大学
| 507
|
GYHY200706032
| 星载主/被动微波、红外/可见光探测融合技术综合数据集及应用
| 傅云飞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14
|
GYHY200706033
| 关键区强对流天气触发、维持机制及其可预报性
| 方娟
| 南京大学
| 199
|
GYHY200706034
| 近地面通量观测系统中新型超声风速温度仪的研制
| 胡 非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
| 250
|
GYHY200706035
| 星载宽覆盖多光谱成像仪研究
| 张新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255
|
GYHY200706036
| 京津经济区及华北区域气溶胶对云的改变导致的降水变化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 张小曳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1349
|
GYHY200706037
| 东南地区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预警报技术研究
| 韦方强
|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494
|
GYHY200706038
| MKⅢ型Brewer光谱仪的臭氧总量观测传递标准建立及对卫星遥测O3,SO2,NO2总量及UV波段光学厚度的标定技术研究
| 郑向东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218
|
GYHY200706039
| 中频(MF)大气雷达研制
| 赵正予
| 武汉大学
| 265
|
GYHY200706040
| 表格驱动代码过渡技术研究及实施
| 赵芳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417
|
GYHY200706041
| 多通道小型化高能粒子探测仪研究
| 陈鸿飞
| 北京大学
| 66
|
GYHY200706042
| 环北京夏季暴雨观测系统研究与可预报性示范试验
| 张朝林
|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 292
|
GYHY200706043
| 空间天气极区监测业务化观测模式和试验
| 杨惠根胡红桥
| 中国极地研究与应用中心
| 314
|
GYHY200706044
| 地表冻融过程及相变水量遥感监测算法研究
| 张立新
| 北京师范大学
| 198
|
GYHY200706045
| 基于遥感资料的数值模式热启动系统研究
| 徐国强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 140
|
GYHY200706046
| 大尺度水热通量观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 李小文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449
|
|
|
|
|
|
| 合 计
|
|
| 2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