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项目所在海域的台风、风暴潮、海冰等海洋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录和统计数据。
简要说明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等现状,给出环境现状数据表、质量评价指数表和现状评价结果;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质量标准,环境现状评价应参照GB/T 19485。
7.2 海洋生态概况
简要说明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生态现状,阐明重要的海洋生态系和特殊生境、需要特殊保护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生物、重要经济生物产卵场和重要海水增养殖区等的分布和特征。
7.3 自然资源概况
简要说明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自然资源概况,主要包括海岸线资源、岛礁资源、港口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
7.4 开发利用现状
7.4.1 社会经济概况
简要说明项目用海所在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和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项目所属行业的发展状况等。
7.4.2 海域使用现状
阐明论证范围内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位置、用海类型、用海方式、用海规模以及与申请用海项目的位置关系等;绘制清晰的海域使用现状图。改扩建项目应说明前期用海的实际开发利用情况。
7.4.3 海域使用权属现状
阐明与项目用海相邻的确权用海项目的权属来源、权属内容(包括用海类型、方式、面积、期限等)、界址坐标、宗海图等内容。
8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依据用海项目前期专题成果,简要分析项目用海的环境影响、生态影响、资源影响和用海风险。当用海项目属于改扩建时,应对已建项目用海的主要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当论证工作需要开展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用海风险的预测和分析时应符合GB/T 19485和HJ/T 169的要求。
8.1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用海对水文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水文动力环境应分析预测工程前后流场、潮位的特征与变化;对位于海湾的用海项目还应给出大、小潮的纳潮量及其变化、海湾水交换量等。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应分析预测工程前后地形地貌的形态变化(包括海岸、海涂、海床等地形地貌),近岸输沙特征和泥沙运移趋势,冲淤变化,极端水文和气象条件下的冲淤特征等。
水质环境应分析预测污染物(含悬浮物)、温排水等扩散的各标准浓度值的最大外包络线、包络面积及其平面分布,污染物排海混合区的范围、最大面积及空间位置等。
沉积物环境应分析预测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增加的影响范围与程度;给出污染物长期连续排放对排污口、扩散区和周围海域沉积物质量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等。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可引用项目相关专题的成果和评价结论。
8.2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用海引起的海岸线、栖息环境变化和污染物排放等对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珍稀濒危生物、生态群落与结构等的影响。
一级论证应尽可能采用定量方法分析海洋生态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8.3 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用海占用海岸线、海涂、海岛等海洋空间资源的情况。
分析项目用海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评估项目用海引起的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损失量。
8.4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
分析项目用海可能产生的风险种类、发生概率、源强,预测风险因子的扩散路径与范围、时空分布特征,评估项目用海风险对所在海域资源环境及周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
9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9.1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
依据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分析项目用海对所在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方式、影响时间、影响程度和范围等,并绘制资源环境影响范围与开发利用现状的叠置分析图,注明受影响的开发活动。
9.2 利益相关者界定
根据项目用海对所在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和叠置分析图,界定利益相关者,重点分析利益相关内容(利益冲突内容)、涉及范围等;根据项目用海的特点、平面布置和施工工艺等的不利影响因素,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损失程度(包括范围、面积、损失量等)。
列出项目用海的利益相关者一览表,一般宜包括:利益相关者名称、具体位置、利益相关内容、损失程度等内容。
9.3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
根据已界定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受影响特征,分析项目用海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是否具备协调途径和机制,分别提出具体的协调方案,明确协调内容、协调方法和协调责任等,并分析引发重大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已达成的协议应作为论证报告附件。
项目用海需要与航道、锚地、通航、防洪、渔业等涉海部门进行协调的,宜明确协调方式和内容等。
9.4 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
9.4.1 对国防安全和军事活动的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军事活动是否存在不利影响,明确项目用海是否涉及军事用海。若项目用海有碍于国防安全和军事活动的开展,应提出调整或取消项目用海的建议。
9.4.2 对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用海与国家海洋权益之间的关系,明确项目用海是否涉及领海基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等。若项目用海有碍国家海洋权益,应提出调整或取消项目用海的建议。
10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0.1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10.1.1 项目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
根据现行的省、市(县)海洋功能区划,阐述项目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名称、基本功能类型、位置、范围和管理要求等内容;明确与项目用海有关的各功能区情况及与项目用海的位置关系;附具所在海域的海洋功能区划图件和功能区登记表。
10.1.2 项目用海对海洋功能区的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对海洋功能的利用情况,说明项目利用的功能类型、利用方式、程度和拟采用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等。
分析项目用海对周边海域海洋功能的影响,说明受影响的功能类型、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10.1.3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分析项目用海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区的用途管制要求和用海方式控制要求,是否对海域的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
分析项目用海能否落实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是否执行了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是否符合保障生态保护重点目标安全的要求。
10.2 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阐述国家产业规划和政策,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港口规划,以及养殖、盐业、交通、旅游等规划中与项目用海有关的内容,给出与项目用海选址、布局和平面布置相关的规划图件,分析论证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11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11.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
11.1.1 主要分析内容
项目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主要包括:区位和社会条件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和营运的要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适宜性,项目用海是否存在潜在的、重大的安全和环境风险,项目用海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是否存在功能冲突,是否有利于海洋产业协调发展。
用海选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应关注下述内容:
--养殖用海选址应分析海洋环境质量、海洋水动力条件、海洋生态等方面的适宜性。
--交通运输用海、渔业基础设施用海选址应分析水深、海底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的适宜性。
--工业用海选址应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海底地形地貌及其动态变化的适宜性,以及海水动力条件对污(废、温)水排放量和排放浓度的适宜性等。
--旅游娱乐用海的选址应分析游客安全和舒适条件,以及与景观资源、水质等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的适宜性。
--海底工程用海选址应分析工程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等方面的适宜性。
--排污倾倒用海选址应分析排污倾倒区水深条件、海洋水动力条件、水体交换能力、海洋纳污能力等方面的适宜性。
--填海造地用海选址应当分析地形地貌、岸滩冲淤变化趋势、海洋水动力条件、泥沙输移特征、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的适宜性。
--海砂开采用海选址应分析岸滩稳定性和冲淤环境的适宜性,不宜选在侵蚀区和地质不稳定区。
--火电厂和核电厂选址应分析水动力条件的适宜性,取排水口宜选择在水文动力条件好、水交换能力强的海域,不宜在敏感海域选址。
11.1.2 用海选址方案比选
一级论证应开展用海选址方案比选分析,宜从自然岸线特征、水深和水文动力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与冲淤特征、周边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周边海域开发活动与分布特点、填海面积和占用岸线长度等方面,对不同选址方案开展比选,优选项目用海选址方案。项目用海选址具有唯一性时,可不开展选址方案比选。
11.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1.2.1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结合项目总体布置、平面布局、功能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平面布置合理性:
--平面布置是否体现集约、节约用海的原则;
--平面布置能否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水文动力环境、冲淤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