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2010年气候变化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

  12.多渠道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全国气象部门的资源,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我国立场和应对措施,构建气象部门气候变化宣传的品牌产品。按计划摄制编辑多语种《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2010》宣传片和画册等宣传材料。利用报刊和网络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制作并推广面向学生和公众的科普材料,充实各地气象科普基地的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内容。利用上海世博会、3.23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活动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宣传。

  附表:中国气象局2010年气候变化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

  附表:
  中国气象局2010年气候变化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

主要工作

具体计划

组织单位

执行单位

预期成果

一、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

(一)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

1.   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

科技司

观测司

预报司

气候变化中心

区域中心

省级气象部门

启动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落实中国气象局2010年气候变化重点工作任务并制定涉外工作计划

2.   开展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预报司

气候中心

制定《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

3.   参与科技部“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

科技司

气候变化中心

凝练关键科学问题,组织我局专家深度参与规划编制,完成相关工作

4.   参与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

国际司

预报司

气候中心

探测中心

按照计划参与相关活动

5.   科学规划省级气候变化工作

科技司

省级气象部门

规划“十二五”省级气候变化工作,制定2010年重点工作计划

二、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基础性工作

(二)加强气候变化综合观测能力及数据平台建设

6.   加强气候变化综合观测能力建设

观测司

计财司

科技司

探测中心

气候中心

推进气候变化综合观测能力建设

7.   继续推动基准气候站网优化工作,推动国家气候观象台项目实施,开展高精度多传感器自动气候站业务试点建设

观测司

探测中心

信息中心

气候中心

提出国家基准气候站布局优化放方案,实施国家气候观象台项目;完成高精度多传感器自动气候站评估总结,推进业务试点站建设

8.   继续开展风云卫星极地海冰臭氧监测分析,推进风云卫星温室气体有效载荷研制立项

观测司

卫星中心

继续开展风云卫星极地海冰臭氧监测分析;推进风云卫星温室气体有效载荷研制立项

9.   大力推进大气本底站和温室气体观测能力建设

观测司

科技司

气科院

信息中心

加快“我国温室气体监测分析系统建设研究”项目执行力度;利用相关设备获得的数据开展分析和验证,为实现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等多种温室气体在线监测奠定良好基础

10. 加快推进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建设

预报司

计财司

科技司

气候中心

信息中心

管理局

组织实施《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开展气候变化业务系统建设前期研发

11. 加强气候变化数据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进行长时间气候变化基本要素数据集分析,开展区域气候变化数据集以及卫星气候数据集建设

科技司

预报司

气候中心

气科院

信息中心

卫星中心

区域中心

执行好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区域气候变化基本事实与极端气候事件监测检测专项研究,完成八个区域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项目中的数据集建设工作;执行好“中国树轮与千年气候变化研究”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百年降水变化序列及监测检测业务系统研制”项目、“洞庭湖地区气候资料序列构建与气候变化事实”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南部及东南亚森林碳汇影响的遥感评估”项目;完成地面观测降水与卫星繁衍降水产品融合试验;实施卫星气象数据集建设

(三)深入开展气候规律研究

12. 继续组织实施“十一五”科技支撑、973等相关研究项目,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工作

科技司

气候中心

气科院

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973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定期上报进展报告

13. 积极发挥行业专项解决气候和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作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中国高空气候变化监测检测研究

科技司

气候中心

信息中心

积极发挥行业专项解决气候和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作用,组织实施“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中国高空气候变化监测检测研究”、“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与多模式比较研究”行业专项研究

14. 充分发挥局气候变化专项作用,支持气候变化政策、对策研究和热点、难点问题决策研究;支持区域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技术开发工作;围绕地方需求开展特色服务研究

科技司

气候中心

区域中心

省级气象部门

充分发挥局气候变化专项作用,组织相关研究项目;有针对性提供气候变化决策服务材料;按合同完成气候变化专项研究任务

15. 积极推进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围绕IPCC第五次评估要求完成模拟批量试验

科技司

气候中心

完成模拟试验;向IPCC提交模拟结果;上报模式研发季度进展报告

16. 继续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应对防范工作

减灾司

预报司

观测司

气象中心

气候中心

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组织实施《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服务工作。开展高风险区气象指数保险可行性探索研究

三、着力推进决策服务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工作

 

(四)多层次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持工作

17. 积极履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内政外交方面的战略咨询职能,开展咨询研讨及交流活动

科技司

气候变化中心

就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后续事宜等相关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完成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报告

18. 充分挖掘气候变化相关科技计划、气候变化专项等的项目成果,结合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部署,组织决策咨询报告

科技司

气候变化中心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凝练项目成果,组织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报告;完成墨西哥回声、《科技信息快递》、45期《气候变化动态》

19. 省级气象部门要围绕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需求,积极开展决策支持工作

科技司

省级气象部门

充分发挥气象部门优势,为地方政府服务,每个省至少完成2篇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报告

(五)稳步推进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

20. 联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工作,确保评估报告按时完成

科技司

气候中心

6月份协助完成并发布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1. 全面推进八个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编写工作,继续开展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影响评估

科技司

气候中心

区域中心

完成华东、华南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推进华北、东北、华中、西北、西南、新疆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编写;完成气候变化对有关行业的影响评估报告;有针对性为地方政府提供相关决策服务材料;在1-2个省气候中心初步建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业务系统

(六)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气候资源

22. 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做好风能、太阳能和空中水资源的监测、预测和评估工作

预报司

观测司

减灾司

气候中心

探测中心

开展风能、太阳能和空中水资源的监测、预测和评估工作

23. 完成全国各详查区高分辨率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和全国各详查区风能资源综合评估

预报司

气候中心

省级气象部门

完成全国各详查区高分辨率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和全国各详查区风能资源综合评估工作

24. 开展风电功率预报系统建设,初步建立风电功率预报业务

预报司

气候中心

省级气象部门

初步建立风电功率预报业务系统

25. 改造和完善已建风能资源测风塔,排除安全隐患

观测司

探测中心

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风塔正常运行

26. 完成太阳能资源观测网布局方案设计,开展太阳能资源观测示范站建设和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预报试验

观测司

预报司

气候中心

探测中心

完成太阳能资源观测网布局方案设计,完成太阳能资源观测网布局方案设计,开展太阳能资源观测示范站建设和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预报试验

(七)着力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27. 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经济开发等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实施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能力确认工作,认定一批具备论证能力的机构

预报司

广东、北京、

湖北、陕西省(市)气象局

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认定一批气候可行性论证能力的机构

四、牵头做好IPCC国内组织协调工作,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有关工作

(八)牵头做好IPCC的国内组织和协调工作,积极参与外交谈判

28. 牵头做好IPCC的国内组织和协调工作,多渠道、多层面组织好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推荐工作,加强我国专家参与IPCC第五次评估编写的组织协调

科技司

气候中心

召开IPCC部门联络员会议;完成推荐IPCC AR5中国作者推荐工作,完成作者资金和后勤支持工作,召开中国作者会议;组织好可再生能源特别报告和极端事件风险管理特别报告的专家、政府评审工作;

编制6期IPCC工作通讯

29. 组织好IPCC全会、主席团会、工作组会议的参会和预案、总结等各项工作

国际司

科技司

气候中心

组织参加会议,完成会议的预案和总结等工作

30. 做好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有关报告主要作者的技术支持工作

科技司

气候中心

建立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的技术支持小组;组织专人跟踪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三个工作组报告编写进展

31. 完成UNFCCC和《京都议定书》下气象部门负责议题的谈判工作,加强国内IPCC工作与UNFCCC谈判的衔接

科技司

气候中心

完成有关议题谈判任务

五、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九)加强组织管理,开拓各级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局面

32. 支持好局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工作的开展,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机制

科技司

局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其它职能司

气候变化中心

召开1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交流会议(或工作会议);召开一次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召开2-3次局领导小组会议,召开3次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议

33. 充分发挥国家气候变化中心理事会和理事单位作用,协调、推动气候变化中心各项工作

科技司

气候变化中心

召开2次气候变化中心理事会会议,每月召开1次联络员会议,及时协调推动工作;

34. 充分发挥气候变化中心的作用,加强对区域、省级气候变化工作的技术指导

科技司

气候变化中心

以综合影响评估为重点,发布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法(3.0版);及时更新推出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3.0版)及使用说明

35. 完善国家-区域-省级工作交流平台

科技司

气候中心

形成三级定期交流机制

36. 推进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的建设

科技司

气候中心

开展气候变化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决策材料;开展气象指数保险可行性研究,在典型试验区开展低碳作为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对策研究

37. 通过经验交流、规划计划和项目引领,加强省级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和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司

区域中心

省级气象部门

组织2次区域气候变化工作交流研讨会,加强对省级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指导

38. 各省级气象部门要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形成专门人员从事气候变化工作

人事司

科技司

省级气象部门

设立气候变化处,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气候变化工作

39. 各省级气象部门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选取重点行业作为突破口开展工作

科技司

省级气象部门

各省级气象部门要选取重点行业作为突破口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提供决策材料; 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有关活动

(十)积极参与跨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决策协调工作,推进部门交流与合作

40. 积极参加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有关工作,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

科技司

法规司

气候中心

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工作;参与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

41. 加强国家气候委员会、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等跨部门组织协调机构工作,推进部门合作

预报司

观测司

气候中心

探测中心

充分发挥各委员会在科学咨询和决策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召开国家气候委员会会议;开展《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召开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会议

42. 各省级气象部门要主动参加地方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协调机构的组建,参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实施

科技司

省级气象部门

成为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组织机构成员;参加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实施

六、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

(十一)开展气候变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与教育培训工作

43. 加强国家级气候变化队伍整合力度和人才交流,推进省级气候变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事司

科技司

气候变化中心

省级气象部门

国家级形成一支能力明显增强的队伍;省级形成较为固定的人员从事气候变化工作;国家、省级之间开展定常交流

44. 组织好第七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

科技司

气候中心

培训中心

举办第七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

45. 开展气候监测诊断和预报技术、全球气候变化和应对策略以及风能太阳能观测和评估技术等专题培训教育工作

人事司

培训中心

完成有关专题培训工作

(十二)多渠道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

46. 充分利用全国气象部门的资源,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我国立场和应对措施,构建气象部门气候变化宣传的品牌产品

科技司

办公室

公共服务中心

华风集团

气象报社

气象学会

丰富和创新气候变化宣传内容和形式,树立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气候变化宣传质量和效应;共享各方资源,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打造气候变化宣传队伍

47. 按计划摄制编辑多语种《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2010》宣传片和画册等宣传材料

科技司

华风集团

气象出版社

完成多语种《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2010》宣传片和画册

48. 利用报刊和网络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制作并推广面向学生和公众的科普材料,充实各地气象科普基地的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内容

科技司

办公室

公共服务中心

华风集团

气象报社

气候中心

气象学会

气象中心

省级气象部门

制作3期气候变化故事连载专题;在中国天气网添加“绿色生活”、“气候变化知识库”等二级页面;开发比较完备的气候变化达人闯关答题FLASH产品;努力开展“深度对话”专题制作;建设气候变化网;推出“小行动改变大气候”公益宣传片;在“气象知识”、“气象”开辟气候变化专栏;出版《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文期刊6期,计划出版英文期刊2期;在《中国气象报》科技版常设“减缓适应气候变化”专题,在CMA中英文网站上继续开设“气候变化”专栏;加强各地气象科普基地的建设,充实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内容

49. 利用上海世博会、3.23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活动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宣传

办公室

科技司

公共服务中心

华风集团

气象学会

气象报社

省级气象部门

继续开展“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公益活动;

在上海世博会、3.23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活动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宣传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