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比较效益偏低。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比重高;水资源严重不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例不到47%,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农业科技水平总体落后,粮食单产水平有待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一些地区粮食生产出现“副业化”趋势,精耕细作水平下降,加上生产成本增加较多,提高种粮收益难度很大。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在全球产业链上,我国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中低档环节。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外部需求急剧下降,使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而国内需求不到5亿吨;水泥产能18.7亿吨,国内需求只有14-15亿吨;纺纱产能超过1亿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仅占68%,占印染产能30%的高耗能、高耗水印染设备仍在运行;电解铝、煤化工、平板玻璃、烧碱等产能也严重过剩。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科研开发、工业设计等行业供给不足、层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科技进步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已成为影响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我国全社会对创新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大中型企业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数量比重较低、投入较少,使得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影响了产业竞争力提高。
在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方面,能源消耗偏高、污染物排放较多。尽管近年来我国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原油加工、钢铁、乙烯、合成氨、平板玻璃等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都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我国火力发电标准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7%左右。酸雨、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在需求结构方面,消费率偏低,民间投资的环境还需改善。由于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政策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强等原因,使得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受到诸多限制。市场准入障碍较多、融资困难、信息渠道不畅等因素制约了民间投资作用的发挥。
另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三、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否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方面工作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增强紧迫意识,花大力气常抓不懈。当前,要继续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发挥经济环境趋紧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作用,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在自主创新、结构调整、集约经营、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力争在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更大进展。
(一)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积极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推进垄断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能源资源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更加重视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