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目标、模式、标准及项目设置等内容进行规范,推进市(地)、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建设。
(五)以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组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1、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通过使用“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系统”,对3114所俱乐部实施全样本的科学化管理,逐步形成社会化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创建350所青少年俱乐部,强化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规范管理,加强技术指导,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6个省市进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改革试点工作。制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管理办法》,继续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筹备工作。
2、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形成国家级传统校为龙头、省级传统校为骨干,地市级传统校为基础的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系。进行传统校的检查评估,修订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创建标准,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
3、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和激发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创新工作形式,与教育部、团中央共同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指导、协调各级足协开展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在10个省市举办“全民健身大讲堂校园行”活动。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单项协会和俱乐部的作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联系的竞赛活动网络,资助17个单项协会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举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和开展青少年体育户外活动营地展示活动。
(六)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
通过调研摸清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情况。认真总结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试点经验。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将适时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现场会,采取典型示范、经验交流、表彰奖励、舆论引导、监督检查等方式,使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不断深化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充分发挥优秀运动员参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骨干,不断扩大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学习和借鉴文明办、民政、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经验和优势,形成联动机制,利用“全民健身日”、“世界志愿者日”、亚运会、世博会、体育大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突出全民健身主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试点在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组织保障、经费筹集、注册管理、项目策划、活动开展、表彰奖励等方面探索经验,逐步建立长效化机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