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

  生物学特征:在我国双季稻区一年发生2代,但主要以第一代产生危害,第二代发生轻。成虫主要在田边坡地、田埂上、沟渠边等场所的土表、土缝中越冬,越冬场所一般有茅草等禾本科植物。越冬成虫第二年春末夏初先取食幼嫩寄主植物,等秧田揭膜或稻秧移栽后再迁移到稻苗上取食。卵产在浸水的叶鞘内,幼虫孵化后不久就转移到稻根取食。在稻根上结茧化蛹,成虫羽化后大部分飞离稻田(少数留在田埂上)越夏并接着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假死性。
  地理分布:目前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南、云南、台湾等省市。国外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
  入侵历史:我国首先于1988年在河北唐海发现此虫,接着先后在天津(1990)、辽宁(1991)、山东(1992)、吉林(1993)、浙江(1993)、福建(1996)、北京(2000)、安徽(2001)、湖南(2001)、山西(2003)、陕西(2003)和云南(2007)发现。
  入侵危害:主要危害水稻。成虫沿稻叶叶脉啃食叶肉,留下长短不等的白色长条斑。幼虫咬食稻根,造成断根,使稻株生长矮小,分蘖数减少,稻谷千粒重下降,从而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稻水象甲一旦传入后就很难根除,因此加强检疫是防止其扩散蔓延的关键。禁止从疫区调运秧苗、稻草、稻谷和其他寄主植物,禁止将疫区的稻草或其他寄主植物用于填充材料。在4-5月份越冬后成虫开始取食期间,可通过察看水稻秧苗等寄主植物上有无条状取食斑,以便及早发现。防治方法上,可通过调整水稻移栽期、合理排灌水来避害,或者通过物理诱捕来杀灭成虫,也可通过施用农药来防治。现在还没有切实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3.红火蚁


  学  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英 文 名:Red imported fire ant
  分类地位: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
  形态特征:主要以工蚁形态特征鉴定种类。工蚁体色棕红色至棕褐色,略有光泽,体长2.5-7.0毫米,无明显工蚁、兵蚁之分。复眼黑色,由数十个小眼组成。触角10节,端部两节膨大呈棒状。中小型工蚁唇基两侧各有1齿,内缘中央有1个三角形小齿,齿基部上方着生刚毛1根。
  生物学特征:社会性昆虫,生活于土壤中。成熟种群数量可达20-50万头。蚁后每天产1,500-5,000粒卵,经过20-45天发育为中小型工蚁、30-60天发育为中大型工蚁、80天发育为大型兵蚁、蚁后和雄蚁。蚁后寿命约6-7年,工蚁和兵蚁寿命约1-6个月。新建蚁巢经过4-5个月开始成熟并产生有翅生殖蚁,进行婚飞活动。食性杂,工蚁具明显攻击性。
  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多国,现分布于南美洲多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区。
  入侵历史:2003年10月台湾桃园报道发生红火蚁,2004年9月广东吴川报道发生红火蚁。2005年监测显示,广东深圳、广州、东莞、惠州、河源、珠海、中山、梅州、高州、茂名、阳江、云浮,广西南宁、北流、陆川、岑溪,湖南张家界,福建龙岩等地均有红火蚁发生。
  入侵危害:取食作物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给农作物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通过竞争、捕食,减少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数量,破坏生物多样性;人体被红火蚁螯针刺后有灼伤般疼痛感,可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脓包,敏感体质人群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甚至休克、死亡;对公共设施如电力、通讯系统有一定危害,可给发生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