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强化政府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防控、卫生监督服务水平,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加强卫生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建立健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和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全面开展人口出生缺陷预防,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吕剧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文物藏品比较丰富的地方建设一批市县级博物馆。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文化企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建设。实现县县有较高水平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和街道有规范的综合性文化站、社区有文化中心,每个行政村拥有适宜的文体活动场所。
(五)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城乡间合理有序流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社会公益性岗位,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加大促进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城镇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建设公共技能实训基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建设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基层服务平台,完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八、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体制机制,为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优化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创新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建立统筹协调、权责一致、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推进统一高效开发。完善政务信息发布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
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功能区建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循环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财政困难县转移支付力度。
金融改革与创新。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组建开发担保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坚持县(市)法人地位的长期稳定,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办好邮政储蓄银行,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立健全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积极稳妥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支持在流转土地使用产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方面先行先试。
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的前提下,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和引导,积极探索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管理模式。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对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使用未利用地的建设项目,国家在安排用地计划时予以倾斜。鼓励对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新增耕地在保证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允许在省域内用于占补平衡。组织实施国家级重大土地整治工程。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评价与考核制度,将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分配相挂钩。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开展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构建对外开放平台。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依托东营和莱州临港产业区,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设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为设立综合保税区创造条件。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扶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出口,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快建设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积极发展进口贸易,扩大能源、重要资源性产品、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积极承接国外中高端制造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推动与日韩的经贸合作,全面加强与欧美的经贸合作。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鼓励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资项目进入。
加快“走出去”步伐。依托大企业在境外开发战略资源,重点加强能源开发合作。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推动石油装备、纺织、化工等优势产业到境外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承包承揽工程,采用BOT、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发境外工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