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5.6公斤,比对照减产1.8%;平均亩产油量71.0公斤,比对照增产3.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57.5公斤,比对照增产0.2%;平均亩产油量73.1公斤,比对照增产12.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56.5公斤,比对照减产0.8%,19个试点,9个点增产,10个点减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油量72.0公斤,比对照增产8.3%,19个试点,16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141.9公斤,比对照增产 0.6%。
栽培技术要点: 1.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 2.每亩种植密度0.7万-0.8万株,直播每亩留苗1.0万-1.2万株。3.合理施肥,亩产150-200公斤需施纯氮15公斤以上,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花期看苗根外补施,追肥方式以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为宜。4.应特别注意施用硼肥。每亩用硼砂0.5-0.8公斤作基肥沟施或兑水(结合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地块更应注意施用硼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7
品种名称:广源58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195A×8307
以往审定情况:2007年、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直立,子叶肾脏形,苗期叶圆形,有蜡粉,叶色深绿,裂叶2-3对。茎深绿色。花瓣黄色、重叠。种子黑褐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秦优7号相当。平均株高158厘米,中上部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9.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43.2个,每角粒数23.9粒,千粒重3.96克。菌核病发病率15.71%,病指7.36;病毒病发病率3.6%,病指1.85;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8%,饼粕硫苷含量28.15微摩尔/克,含油量41.84%。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0.5公斤,比对照增产16.6%;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7.0公斤,比对照增产18.4%;两年区试16个试点,16个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188.7公斤,比对照增产17.4%。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8.1公斤,比对照增产11.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长江下游区育苗移栽宜在9月5-15日,直播宜在9月20-10月5日。2.栽培密度:育苗移栽每亩0.6万-0.8万株,直播每亩1.0万-1.2万株。3.合理施肥:总施肥量的80%作底肥,20%作追肥,追肥应以腊肥为主,每亩用1公斤硼砂作底肥。4.防虫防病: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943号和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汉中及安康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8
品种名称:沣油737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湘5A×6150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花瓣深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31.8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3天。平均株高152.6厘米,中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483.6个,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9克。菌核病发病率16.69%,病指8.55;病毒病发病率5.93%,病指3.7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中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20.3微摩尔/克,含油量44.86%。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0.5 公斤,比对照增产5.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4.9公斤,比对照增产16.99%;两年区试16个试点,13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7.7公斤,比对照增产10.56%。20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4.7公斤,比对照增产9.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移栽宜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直播宜10 月中旬播种。2.合理密植:移栽密度每亩 0.8万株左右;直播密度每亩2.0万株左右。3.科学施肥:播前施足底肥,播后施好追肥,每亩底施硼肥1公斤。4.防治病虫害,重点做好菌核病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9
品种名称:川油36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JA40×JR9
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茎杆绿色,深裂叶,裂叶1-2对,叶色浓绿,顶裂叶较大而圆,叶缘锯齿较明显,茎叶无刺毛、有蜡粉。花瓣大、黄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33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天。平均株高155.7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4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543.5个,每角粒数20.48粒,千粒重3.96克。菌核病发病率14.01%,病指6.28;病毒病发病率4.57%,病指1.97。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平均芥酸含量0.15%,饼粕硫苷含量26.81微摩尔/克,含油量44.89%。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6.7公斤,比对照增产8.6%;2008-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79.5公斤,比对照增产20.1%;两年区试16个试点,15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83.1公斤,比对照增产14.0%。20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5公斤,比对照增产14.8%。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长江下游区育苗移栽9月15-20日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10月15-20日播种。2.播种密度:每亩育苗移栽0.6万-0.8万株,直播0.8万-1.0万株,肥水条件好的,可适当稀植。3.施肥及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硼砂0.5公斤,及时中耕除草,防治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汉中和安康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20
品种名称:浙油杂1号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ZH1A ×Im15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顶裂叶圆形,裂叶3对,缺刻较深,叶缘锯齿状,有腊粉,无刺毛。花瓣鲜黄色,侧叠、覆瓦状排列。种子黑褐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34天,与对照秦优7号相当。平均株高153.3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5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63.8个,每角粒数20.31粒,千粒重4.25克。菌核病发病率12.66%,病指5.58;病毒病发病率4.94%,病指2.4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5%,饼粕硫苷含量24.94微摩尔/克,含油量45.28%。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2.6公斤,比对照增产12.1%;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8.9公斤,比对照增产13.0%;两年区试16个试点,14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80.8公斤,比对照增产12.5%。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178.6公斤,比对照增产12.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早播:长江下游区移栽油菜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30-35天,直播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2.合理施肥:要求重施基苗肥(占总肥量的70%),适施苔、花肥(占30%),增施磷、硼肥。3.合理密植:移栽每亩0.7万-0.8万株,直播每亩1.5万-1.8万株。4.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注意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虫害发生。苗期做好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开春后做好开沟排水防渍害,花期做好蚜虫和菌核病的防治。5.与非双低品种隔离种植,应注意增施硼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21
品种名称:中核杂488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Y204A×069010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叶色较深,有蜡粉,长柄叶2-3对缺刻,顶裂叶大,叶缘齿状。花瓣较大,覆瓦状,鲜黄色。种子黑褐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33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天。平均株高159.8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9.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88个,每角粒数19.8粒,千粒重4.1克。菌核病发病率15.52%,病指6.42;病毒病发病率3.41%,病指1.73。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抗菌核病。抗倒性中等。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饼粕硫苷含量20.87微摩尔/克,含油量43.47%。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1公斤,比对照增产12.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2.7公斤,比对照增产8.9%;两年区试16个试点,13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8.4公斤,比对照增产11.0%。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3.1公斤,比对照增产2.3%。
栽培技术要点:1.早播早栽,促进年前秋发,年后高产早熟。播种期应比当地甘蓝型油菜正常播种期早5天左右。中等肥力田块,移栽每亩0.8万-1.0万株,直播每亩1.2万-1.5万株,每穴留双株。移栽苗龄不超过40天,做到早栽早管。2.重施底肥,早追苗肥,增施磷、钾、硼肥。亩产200公斤施肥标准为纯氮17.5公斤,磷、钾减半作底施,氮肥以总肥量的50%作底肥,30%作年前苗肥,20%作蕾苔肥,缺硼田块每亩底施0.75-1公斤硼肥,如遇长期干旱天气,在蕾苔期再喷施一次。3.注意及时防病治虫除草。开好三沟,防止水渍。4.连片种植单收单贮。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22
品种名称:天禾油11
选育单位: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5C650×R160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直立,子叶肾脏形,苗期叶圆形,叶片浓绿色,顶叶中等,裂叶4-5对,茎杆绿色。花瓣黄色、重叠。种子黑色,近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32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2天。平均株高153.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56.3个,每角粒数21.9粒,千粒重3.7克。菌核病发病率13.41%,病指6.22;病毒病发病率5.03%,病指3.64。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硫苷含量21.11微摩尔/克,含油量4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