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1309号――审定通过59个小麦、油菜品种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7274A×6215R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中熟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子叶肾形,深裂叶,顶裂片宽大呈椭圆形,裂叶3-4对;叶色较深,有腊粉,叶缘锯齿明显。花黄色。种子黑色,有少数黄籽。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19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平均株高168.8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79.6个,每角粒数19.2粒,千粒重4.23克。菌核病发病率8.4%,病指5.67;病毒病发病率0.47%,病指0.35。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45%,饼粕硫苷含量25.02微摩尔/克,含油量42.77%。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4.3公斤,比对照增产2.8%;平均亩产油量71.5公斤,比对照增产6.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2.2公斤,比对照增产4.0%;平均亩产油量68.1公斤,比对照增产5.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3.2公斤,比对照增产3.4%,19个试点,13个点增产,6个点减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油量69.8公斤,比对照增产5.6%,19个试点,15个点增产,4个点减产。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4.6%,比对照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每亩种植密度0.6万-0.8万株,如直播每亩留苗1.0万-1.2万株。合理施肥,亩产150-200公斤需亩施纯氮15公斤以上;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花期看苗根外补施。苗期追肥以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为好。腊肥提倡施复合肥。应特别注意施用硼肥。亩用硼砂0.5-0.8公斤作基肥沟施或兑水(结合第一、二次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根外补施硼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2
  品种名称:沣油5103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20A×6132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子叶肾脏形,叶色淡绿,对生裂叶明显,叶片椭圆,苔茎青绿色。花瓣覆瓦状,花色深黄。种子黑色,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17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5天。平均株高157.9厘米,中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320.5个,每角粒数20.74粒,千粒重3.68克。菌核病发病率8.10%,病指5.35;病毒病发病率1.43%,病指1.0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23.16微摩尔/克,含油量42.48%。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5.8公斤,比对照增产4.7%;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6.1公斤,比对照增产12.9%;两年区试19个试点,15个点增产,4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0.9公斤,比对照增产8.8%。20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4.4公斤,比对照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移栽适宜播种期为9月上中旬,直播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植密度移栽每亩 0.6万-0.8万株;直播每亩1.2万-2.5万株。施肥以基肥为主,早施苗肥与腊肥,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基肥中每亩必施硼肥1公斤。及时防治蚜虫、菌核病、病毒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3
  品种名称:南油杂1号
  选育单位: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南A7×98R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苗期叶片绿色,有蜡粉,叶片较大,叶柄较长,裂片1-2对。花瓣黄色、重叠。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区试结果: 全生育期217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5天。平均株高172.7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4.4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3.51克。菌核病发病率9.51%,病指6.66;病毒病发病率1.82%,病指1.15。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一般。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20.24微摩尔/克,含油量42.22%。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9.4公斤,比对照增产7.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4.9公斤,比对照增产5.8%;两年区试19个试点,13个点增产,6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67.2公斤,比对照增产6.4%。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0.1公斤,比对照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育苗移栽宜在9月上、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1﹕5,稀撒匀播,苗龄约30-35天移栽;直播10月上旬播种,及时间苗定苗。2.重底早追,合理施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且所有追肥应在12月底前施完;全生育期一般亩施纯氮12-15 公斤、五氧化二磷 5-7公斤、氧化钾 10-12公斤、硼砂0.75-1公斤。3.合理密植,防治病虫。育苗移栽每亩0.6万-0.8万株,直播每亩1.0万-1.2万株;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4
  品种名称:浙油28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SE046/浙双6号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幼苗直立,叶绿色,心叶淡,顶裂叶圆形,裂叶3对,缺刻较深,叶缘波状,叶被腊粉,无刺毛。花瓣黄色,中等大小、侧叠。角果斜生,成熟时呈枇杷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20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晚熟2天。平均株高169.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8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02.9个,每角粒数19.29粒,千粒重3.69克。菌核病发病率5.25%,病指3.35;病毒病发病率1.26%,病指1.6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饼粕硫苷含量21.04微摩尔/克,含油量44.26%。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6.1公斤,比对照减产1.5%;平均亩产油量68.7公斤,比对照增产0.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4.8公斤,比对照增产5.7%;平均亩产油量73.4公斤,比对照增产13.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0.5公斤,比对照增产1.6%,19个试点,9个点增产,10个点减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油量71.0公斤,比对照增产6.7%,19个试点,13个点增产,6个点减产。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2.1公斤,比对照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早播种:移栽油菜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30天,直播10中下旬播种。2.合理施肥:重施基苗肥(占总肥量的70%),适施苔、花肥(占30%),增施磷、硼肥。3.合理密植:移栽每亩密度0.7万-0.8万株,直播每亩密度1.5万株左右。4.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注意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虫害发生。苗期做好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开春后做好开沟排水防渍害,花期做好蚜虫和菌核病的防治。5.与非双低品种隔离种植,并注意增施硼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5
  品种名称:希望528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6098A×R3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种。幼苗半直立,顶裂叶较大,叶色暗绿,无蜡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4对以上,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缘有小齿,波状。花瓣黄色,较大、侧叠。种子黑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18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平均株高172.3厘米,上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00个,每角粒数19粒,千粒重3.9克。菌核病发病率6.52%,病指4.94;病毒病发病率0.65%,病指0.46。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21.65微摩尔/克,含油量43.0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6.4公斤,比对照增产4.1%;平均亩产油量71.6公斤,比对照增产6.1%。2008-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59.7公斤,比对照增产2.4%;平均亩产油量68.8公斤,比对照增产6.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3.0公斤,比对照增产3.2%,19个试点,13个点增产,6个点减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油量70.2公斤,比对照增产6.2%。20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8.4公斤,比对照增产1.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应在9月中下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培育大壮苗,严格控制苗龄(30-35天),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2.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为每亩0.8万株左右;肥力较高时,每亩0.7万株左右;直播适当密植,每亩1.6万-2.0万株。3.科学施肥:氮肥按6:3:1施用,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60公斤左右,或尿素30公斤左右,硼砂1.5公斤左右,底肥氮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并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底肥施过磷酸钙50公斤左右,氯化钾60公斤左右。追施苗肥,移栽成活后,适时追施提苗肥,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腊肥春用,在1月底以前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有施硼,应在苔期喷施硼肥(浓度为0.2%);苔花肥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4.防治病害:油菜初花期防治菌核病,一周内喷施灰核宁,一至两次,用量每亩100克灰核宁兑水50公斤。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6
  品种名称:盛湘油9号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821A×20148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子叶肾形,心叶微紫,裂叶2-4对,叶缘有锯齿。花瓣覆瓦状排列,黄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20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平均株高173.7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4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9.3个,每角粒数19.26粒,千粒重4.04克。菌核病发病率5.88%,病指4.51;病毒病发病率1.87%,病指1.25。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5%,饼粕硫苷含量18.45微摩尔/克,含油量46.02%。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