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汉中及安康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05
品种名称:鼎油杂4号
选育单位:武汉市久隆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FA01× C76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叶片暗绿色,蜡粉较少,侧裂叶2-3对,前裂椭圆。花瓣大、黄色、侧叠。种子黑褐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17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平均株高164.4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7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3.6个,每角粒数18.7粒,千粒重3.75克。菌核病发病率10.98%,病指7.36;病毒病发病率1.23%,病指0.85。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抗菌核病。抗倒性中等。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22.05微摩尔/克,含油量42.73%。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0.0公斤,比对照增产6.3%;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4.6公斤,比对照增产5.5%;两年区试19个试点,15个点增产,4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67.3公斤,比对照增产5.9%。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8.1公斤,比对照增产0.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早播,培育壮苗。一般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直播宜在9月底至10月上旬进行。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苗龄不宜超过30天。中等肥力水平下,亩栽密度0.8万株左右,直播时可适当密植。3.重施底肥,必施硼肥。根据土壤情况注意氮磷钾平衡施肥,底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加施硼肥1-1.5公斤。如底肥没有施硼,应在苔期喷施硼肥。4.中耕除草培土,促苗稳长。5、苗期防治菜青虫、蚜虫等,开好三沟,防止水渍。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06
品种名称:中油杂7819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A4×23008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18.5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平均株高16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0.4个,每角粒数18.4粒,千粒重3.68克。菌核病发病率8.96%,病指5.39;病毒病发病率1.81%,病指1.34。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18.3微摩尔/克,含油量42.79%。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3.4公斤,比对照增产3.2%;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8.0公斤,比对照增产7.8%;两年区试19个试点,15个点增产,4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65.7公斤,比对照增产5.4%。20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9.5公斤,比对照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 ⒈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适宜播种期9月中旬,苗龄控制在30天之内,10月中旬移栽;直播在9月下旬到10月初播种。2. 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育苗移栽合理密度每亩0.8万-0.9万株,直播可适当密植,每亩密度1.5万-2.0万株。3. 科学施肥:硼砂1.5公斤左右,底肥氮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并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追施苗肥,移栽成活后,适时追施苗肥,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腊肥春用,在12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5公斤,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有施硼,应在苔期喷施硼肥(浓度为0.2%)。4. 防治病害:注意防治菌核病,初花期后一周喷施菌核净,用量为每亩100克菌核净兑水50公斤。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07
品种名称:绵新油58
选育单位:绵阳市新宇生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036AB×38C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核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叶色蓝绿,蜡粉轻。花瓣大,桔黄色,侧叠。种子褐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19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平均株高167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7.9个,每角粒数19.09粒,千粒重3.75克。菌核病发病率10.13%,病指6.56;病毒病发病率0.79%,病指0.53。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饼粕硫苷含量22.47微摩尔/克,含油量44.82%。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9.0公斤,比对照增产5.7%;2008-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63.9公斤,比对照增产5.1%;两年区试19个点,13个点增产,6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66.5公斤,比对照增产5.4%。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0.8公斤,比对照增产2.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长江中游区育苗适宜播种期9月中旬,苗龄控制在30天之内,10月中旬移载;直播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2.合理密植:育苗移栽每亩密度0.7万-0.8万株,直播每亩密度1.0万-1.2万株。3.科学施肥:总肥量亩施纯氮 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 8-10公斤,氧化钾8-10公斤,粘土可以底肥一次性深施,沙土底肥70%,苗肥15%,苔肥15%。4.防治病虫:初花期用多菌灵或速克灵防治菌核病,苗期、花苔期和青荚期注意防治蚜虫和菜青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08
品种名称:秦优11号
选育单位: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三原县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2168A×5012C
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陕西省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苗期叶圆形,有蜡粉,叶绿色,顶叶大,有裂叶1-2对,茎绿色。花瓣黄色,侧叠。种子黑色,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20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晚熟2天。平均株高176.2厘米,中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3.4个,每角粒数19.5粒,千粒重3.69克。菌核病发病率4.85%,病指3.03;病毒病发病率1.39%,病指1.04。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抗菌核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5%,饼粕硫苷含量27.88微摩尔/克,含油量41.47%。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4.9公斤,比对照增产9.4%;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5.1公斤,比对照增产5.9%;两年区试19个试点,15个点增产,4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0.0公斤,比对照增产7.7%。20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2.2公斤,比对照增产3.8%。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2.密度:每亩留苗0.8万-1.2万株。3.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一般亩施硼肥0.5-0.75公斤。4.防虫防病:注意防治菌核病和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09
品种名称:沣油520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20A×C3R
特征特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叶色深绿,叶柄中长,苔茎绿色。花色深黄。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17.5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平均株高167.6厘米,中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334.7个,每角粒数19.4粒,千粒重3.38克。菌核病发病率8.2%,病指5.62;病毒病发病率2.0%,病指1.2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抗菌核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5%,饼粕硫苷含量24.63微摩尔/克,含油量41.91%。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0.6公斤,比对照增产7.7%;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4.8公斤,比对照增产5.6%;两年区试19个试点,16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67.7公斤,比对照增产6.7%。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2.1公斤,比对照增产15.0%。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直播9月下旬至10月初为宜。种植密度每亩0.8万-1.0万株,直播每亩2.0万-2.5万株。施足底肥,早施苗肥,必施硼肥。苗期防治猿叶虫、蚜虫、菜青虫;花期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0
品种名称:华湘油10号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 S017A× Z15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叶片绿色,基叶裂片2-3对,叶缘浅缺刻,有蜡粉。苔茎粗壮,绿色。花瓣较大、黄色、侧叠。苔茎粗壮,绿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18.5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平均株高172.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2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3.48克。菌核病发病率8.48%,病指5.1;病毒病发病率0.67%,病指0.47。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中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为0.1%,饼粕硫苷含量为23.45微摩尔/克,含油量为41.49%。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9.9公斤,比对照增产6.2%;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5.7公斤,比对照增产6.3%;两年区试19个试点,17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67.8公斤,比对照增产6.3%。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6.53公斤,比对照减产0.12%。
栽培要点:育苗移栽宜9月中旬播种,每亩苗床播种量0.5-0.6公斤;苗龄30-35天时移栽,每亩栽植0.8万-1.0万株。直播宜9月下旬播种,每亩播种量0.25公斤;直播每亩留苗1.2万-1.5万株。每亩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氯化钾8公斤,硼砂1.0公斤。施足底肥,早追苗肥,轻追腊肥。冬前注意防蚜虫、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1
品种名称:油研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