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位于窗口上方的上一楼层的阳台也作为遮阳板考虑。
注2:本表引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表4.0.8。
6.1.3.4建议修改为:
6.1.3.4居住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合计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或外窗面积的45%。
6.1.3.5建议修改为:
6.1.3.5居住建筑1至9层外窗的气密性,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2.5m
3,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7.5 m
3;10层及10层以上外窗的气密性, 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平方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5m
3,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4.5 m
3。
6.1.3.6当所设计的居住建筑不能完全符合6.1.2.1、6.1.3.1、6.1.3.2和6.1.3.3条中的各规定时,则应采用第7章“对比评定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8.3建议修改为:
8.3计量系统设计
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方式的居住建筑,应设置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冷(热)量计量设施。
8.5.2建议修改为:
8.5.2 当选择地源热泵作为居住区或户用空调(热泵)机组的冷热源时,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地下资源必须确保不被破坏,并不被污染。
10.3建议修改为:
10.3设计报审表
设计审查后应提供符合表7规定的建筑节能设计报审表。
表7 建筑节能设计报审表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审图单位:
序号
| 审查内容
| 考核标准
| 设计值
| 审查意见
(节能措施)
|
1
| 屋顶
| 传热系数K [W/(m2·K)]
| K≤1.0,D≥2.5
或
K≤0.5(轻质材料)
|
|
|
热惰性指标D
|
|
2
| 外墙
| 传热系数K [W/(m2·K)]
| K≤2.0, D≥3.0或
K≤1.0, D≥2.5或
K≤0.7(轻质材料)
ρ≤0.8
| |
|
热惰性指标D
|
|
3
| 窗墙面积比
| 各朝向窗墙面积比
| 北 向
| ≤0.45
|
| |
东 向
| ≤0.30
|
|
西 向
| ≤0.30
|
|
南 向
| ≤0.50
|
|
平均窗墙面积比
| ―――
|
|
4
| 天
窗
| 天窗面积/屋顶面积
| ≤4%
|
|
|
传热系数K
| ≤4.0W/(m2.k)
|
|
遮阳系数SC
| ≤0.5
|
|
5
| 外窗
| 传热系数K
| 北区详标准表 2 ,南区无要求。
|
|
|
综合的遮阳系数Sw
| 北区详标准表 2 ,南区详标准表 3 。
|
|
可开启面积
| 大于所在房面积8%或外窗面积45%
|
|
|
气密性
| 1-9层:
≤2.5 m3/(m·h)且≤7.5 m3/(m2·h) (1-9层)
|
|
|
10层及10层以上:
≤1.5 m3/(m·h)且≤4.5 m3/(m2·h)
|
|
6
| 建筑节能设计综合评价
(对比评定法)
| ①提供相应计算书;
②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ECF≤ECFref
或空调采暖年耗电量:EC≤ECref
| |
|
7
| 暖通空调
| 集中式空调设备
| 应设分室(分户)温度控制及分户冷(热)计量措施
|
|
|
|
|
地源热泵
| 热泵系统应用地下资源不被破坏、不被污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