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样方法:根据地块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5片左右,每片选取有代表性的1-3块地,每个地块面积不得小于3亩,所种品种必须具有代表性。在每个备选地块上选择1亩以上进行实收实脱,称重,用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量。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2.计算产量:实收产量(公斤/亩)=每亩鲜重(公斤) ×[1-含水量(%)÷[1-14%]。
注:14%为标准含水量。
七、甘蔗测产方法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1)按照万亩高产攻关田块的区域分布,划分为3个自然片,在自然片上随机抽取3个地块,在每个地块对角线随机取3个测产样点,在每个样点上连续调查 5行,每行调查 10米。调查每米有效茎数、每株茎径和每株有效蔗高。将各样点数据汇总,计算出每米有效茎数、每株茎径和每株有效蔗高。(2)在调查行内所有蔗茎长达100厘米以上的甘蔗均属有效茎,计算出每行有效茎数,用加权计算法计算每个样点的每米平均有效茎数;在调查行内选3行,每行连续调查20株甘蔗,在蔗茎中部节间的中部,用卡尺对正芽方向测量甘蔗直径数据,数据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用加权计算法计算平均每株有效茎径;在调查行连续选择有代表性的 20株甘蔗,从平土面算,测量至梢部至第五叶鞘为限, 用加权计算法计算平均每株有效蔗高。
2.计算公式:每亩甘蔗茎产量=亩有效茎数×平均壹茎重;亩有效茎数=每米平均有效茎数×(666.7米÷平均行距);平均壹茎重(千克)=0.7854×平均茎径(平方厘米)×(蔗茎平均高度-35厘米)×1(比重)×0.001。
(二)实收测产
按照万亩高产攻关田块的自然分布,划分为3个自然片。在自然片上分别选高产、中产、低产3种类型的甘蔗地块,在三种类型的甘蔗地块内随机选择0.5亩地,进行现场称重实收实测记录,并计算出亩产量。实收面积内不去除田间灌溉沟面积,但去除灌溉主渠道面积。
八、棉花测产方法
(一)测产时间:最佳测产时间由各垦区自定。
(二)样点确定:(1)按照万亩高产攻关田的区域分布,划分为3个自然片,以自然片为基础进行测产。在每个自然片上根据棉花在田长势分成好、中、差三类,统计分类代表面积;每类随机抽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根据地形及面积特征,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确定5个测产点。(2)每亩株数测定、单株成铃数测定、每亩成铃数测定、单铃重测定和衣分测定,以各垦区实际测定数据为准,不用理论数据。
(三)产量计算:汇集测点数据和计算产量。(1)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成铃数(个)×单铃重(克)×衣分%÷1000。(2)测产产量(公斤/亩)=理论产量(公斤/亩)×95%(测产系数)(3)根据分类代表面积加权平均,计算万亩区测产产量。
九、奶牛测产方法
(一)个体生产性能测定方法。按照《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NY/T 1450-2007)执行。参加高产攻关的奶牛场要尽可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DHI),并建立详细的奶牛档案:内容应包括产奶性能、繁殖性能、犊牛出生情况、体尺体重,有条件的牛场应对成母牛进行体形线性评定。
(二)群体产奶量。成年牛全年平均产乳量=全群全年总产乳量 / 全年平均饲养成年母牛头数。公式中“全群全年总产乳量”是指从每年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止全群牛产乳的总量。全年平均饲养成年母牛头数=全年饲养的成年母牛头日数(包括泌乳、干乳或不孕的成年母牛) / 365天。
(三)个体产奶量(根据NY/T 1450-2007测定)。305天产奶量是指自产犊后第一天开始到305天为止的总产奶量。不足305天的,按实际奶量,并注明泌乳天数;超过305天者,超出部分不计算在内。
十、生猪测产方法
生猪测产主要通过计算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猪头数或母猪年贡献率来考察。
(一)年度基础母猪平均存栏量的计算。年度基础母猪平均存栏=12个月基础母猪存栏之和/12,或年度基础母猪平均存栏=52周基础母猪存栏之和/52,(当年参加配种的后备母猪也按基础母猪存栏处理)。
(二)年度总出栏量的计算。年度总出栏量=12个月出栏商品猪、种猪之和,或年度总出栏量=52周出栏商品猪、种猪之和。
(三)母猪年贡献率=年度总出栏量/年度基础母猪平均存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