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把握知识、技能、创造、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艺术表现技能学习与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结合。
  (3)各模块教学内容既要注重自身特点,又要注意与其他模块的联系、融会和渗透。
  (4)选用教学示范作品应注重多样性与经典性相结合。精选艺术品质高、具有基础训练价值的中外名家作品作为课程教学范例。
  2.课程基本内容
  由中国画(含书法、篆刻)、油画、水彩、版画、雕塑五个模块组成,中国画(含书法、篆刻)为必修模块,学生可在油画、水彩、版画、雕塑四个模块中选择其中两个修习,完成课程学分。
  (1)中国画(含书法、篆刻)
  ·中国画基础知识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中国画的语言特点
  ·中国画的风格样式
  (1-1)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
  ·工笔画的工具材料
  ·工笔画的表现方法
  ·工笔重彩画
  ·工笔淡彩画
  ·白描
  ·写意人物画
  ·写意画的工具材料
  ·写意画的艺术表现
  (1-2)山水画
  ·山水画的语言特点
  ·山水画的艺术表现
  (1-3)花鸟画
  ·花鸟画的语言特点
  ·花鸟画的艺术表现
  (1-4)书法
  ·书法基础知识
  ·书法艺术语言及艺术表现
  (1-5)篆刻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的工具材料
  ·篆刻的艺术语言及艺术表现
  (2)油画
  ·油画基础知识
  ·油画的工具材料
  ·油画艺术语言与技法
  ·油画静物、人像、风景写生
  ·油画创作
  ·风格与表现研究
  (3)水彩
  ·水彩画基础知识
  ·水彩画的工具材料
  ·水彩画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技法
  ·水彩静物、人像、风景写生
  ·风格与表现研究
  (4)版画
  ·版画基础知识
  ·版画的工具与材料
  ·版画的版种特点与表现技巧
  (4-1)木版画
  ·木版画的工具材料
  ·木版画技法及表现方法
  (4-2)丝网版画
  ·丝网版画的工具材料
  ·丝网版画技法及表现方法
  (4-3)铜版画
  ·铜版画的工具材料
  ·铜版画技法及表现方法
  (4-4)石版画
  ·石版画的工具材料
  ·石版画技法及表现方法
  ·综合版画的特点与表现技巧
  ·电脑技术与版画表现技巧
  (5)雕塑
  ·雕塑基础知识
  ·雕塑的形式与表现语言
  ·圆雕
  ·浮雕
  ·抽象表现
  ·具像写实
  ·观念表现
  ·材料表现
  ·雕塑头、胸像、人体写生
  ·金属工艺
  ·陶艺技法与表现
  ·雕塑创作
  (二)课程教学
  1.教学内容分为美术表现基础知识、美术表现技能训练、美术表现与艺术思维训练三个方面,各教学内容相互交叉、渗透,循序渐进。
  2.在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技能、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中外美术传统技法时,关注当代生活中的艺术现象与创作表达特点,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材料与风格,探索新的表现方法。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4.注意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美术技能课教学能力,为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5.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展览,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欣赏他人成果、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160学时。学生修完本课程的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8学分。其中必修模块中国画(含书法、篆刻)80学时,4学分。另两个选修模块各40学时,2学分。建议在第四、第五、第六学期开设本课程,全部学程为3个学期。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了解中小学美术教育情况,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2.教学设备
  (1)配备专业教室和相关教学设备。
  (2)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配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1)艺术表现能力。包括造型技能、作品表现力、创造力。
  (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作品分析表述能力、学习内容的概括提炼能力等。
  (3)团队协作能力。包括在教学讨论、观摩、展览、演讲等环节中,尊重他人成果,具有团队合作的态度与能力。
  2.采取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为辅的评价方法。
  3.课程学习成绩由绘画表现能力(70%)、语言表达能力(20%)、团队协作能力(10%)三部分构成。学期课程结束时评出阶段成绩,课程总成绩为三个学期阶段成绩相加之和。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也可采用百分制。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设计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融知识、技能、创造、艺术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意能力,提高设计表现力,并与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学相联系,对培养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美术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平面、立体空间和动态图像等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会计算机图像处理基本软件的应用,具有从事设计、教学的基础能力。
  2.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设计造型能力和创造力,理解图形创意与形式语言的关系,拓展设计思维,具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复合的创意设计能力。
  3.学会分析、应用设计的形式法则,理解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创意与表现的关系。具备创造性地运用材料、媒介进行创意设计和作品制作的能力。
  4.掌握设计基础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的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及课外美术活动的辅导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选择设计基础作品的同时,重视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内容比例,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设计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
  (2)吸纳中外设计文化的优秀成果,精选艺术品质高、具有基础训练价值的中外经典设计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关注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关注国内外设计基础教育发展的前沿动向,注意引进设计学科的最新成果。
  (3)重视选择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
  (4)联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精选在美术教学和社会美术活动中应用价值较高的作品作为教学范例。
  2.课程基本内容
  (1)平面设计基础
  ·平面设计的原理与构成法则
  ·构成的基本元素
  ·平面形态的遇合
  ·平面形态的空间与骨骼构成
  ·色彩的要素与色立体表示法
  ·色彩心理与色调处理
  ·色彩对比与调和
  ·制作二维图像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2)立体空间设计基础
  ·立体空间设计的原理与构成法则
  ·立体形态的切挖与重组
  ·材料和空间的综合表现
  ·制作三维图像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3)动态图像设计基础
  ·动态媒体设计的原理与构成法则
  ·动态元素与动力形态
  ·动态构成形式与方法
  ·三维动态构成
  ·制作动态图像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课程教学
  1.将设计创新的理念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设计的理论、技能学习与审美鉴赏能力培养有机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集体讲授、个别辅导、设计考察、实践训练等多种授课形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