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1243号――审定通过125个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业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2
  品种名称:中3优1681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3A×中恢168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9天,比对照金优207长3.0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9万穗,株高106.3厘米,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8.4%,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中等。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2%,长宽比2.9,垩白粒率14%,垩白度1.9%,胶稠度6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4%。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5.26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16%(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26.59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8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93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98%,增产点比例83.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15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60%。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秧田每亩播种量9-1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施足基肥,适施断奶肥、促蘖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移栽,采取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规格13.3厘米×26.7厘米或13.3厘米×25厘米,每亩栽插2-2.5万穴,每穴2-3粒谷苗。3.肥水管理:每亩施纯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9千克,磷钾肥作基肥,氮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坚持基肥足、追肥早的施肥原则。合理管水,做到寸水返青,及时晒田,有水孕穗,干湿壮籽,后期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较优。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及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3
  品种名称:内2优111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内2A×中恢111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0.7天,比对照汕优46长2.1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稃尖无色、无芒,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株高107.8厘米,穗长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49.4粒,结实率68.1%,千粒重31.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0%,长宽比3.1,垩白粒率16%,垩白度1.1%,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4.82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11%(不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13.8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5.7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35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3.45%,增产点比例71.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5.5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2.31%。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稀播,3-4叶龄施“断奶肥”,移栽前5天施“起身肥”,培育带蘖壮秧。2.移栽:秧龄在25-28天移栽,栽插密度20厘米×25厘米。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以复合肥为好,栽插后5-7天追第一次肥,栽插后15天看苗补施磷钾肥,孕穗前施少量钾肥。前期以浅水湿润灌溉为主,做到深水返青,浅水促蘖,及时搁田,多次轻搁,浅水养胎,保水养花,湿润灌溉,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4
  品种名称:天丰优316
  选育单位:广东省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A×汕恢316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9天,比对照汕优46长1.3天。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短挺,熟期转色好,有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8.2万穗,株高103.5厘米,穗长21.5厘米,每穗总粒数169.4粒,结实率71.6%,千粒重24.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抽穗期耐冷性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1%,长宽比3.4,垩白粒率2%,垩白度0.1%,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5.06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16%(不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489.4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0.68%(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2.25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0.91%,增产点比例49.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0.32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0.2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0~12.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2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以内移栽,合理密植,栽插规格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每亩栽插8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前期肥,适时适量施好促花、保花肥,前、中、后期肥量可按70%、25%、5%施用,氮、磷、钾肥比例为1:0.5:1。水分管理掌握插后浅水促蘖,够苗及时露晒田,中期湿润壮胎,浅水扬花,后期干湿交替,切忌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5
  品种名称:金优38
  选育单位: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金23A×冈恢38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5天,比对照汕优46短3.1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短芒。每亩有效穗数17.4万穗,株高104.0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33.1粒,结实率77.8%,千粒重28.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3%,长宽比3.2,垩白粒率5%,垩白度0.4%,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7.7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减产2.53%(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469.10千克,比对照汕优46减产3.5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3.4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减产3.03%,增产点比例28.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43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7.9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2.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0.75-1.0千克,每亩施复合肥15-20千克作底肥,2叶1心和移栽前7天每亩各追施尿素5千克,注意防治稻蓟马,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左右移栽,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0厘米,每亩插足基本苗6-7.5万苗。3.肥水管理:大田每亩施复合肥30-50千克或碳铵50千克、氯化钾15千克、过磷酸钙30 千克作底肥,移栽后7天每亩追施尿素、氯化钾各10千克。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每亩最高苗达到30万苗左右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水层,灌浆期湿润管理,后期不宜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6
  品种名称:C两优396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C815S×396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5天,比对照汕优46长1.3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穗顶部分籽粒有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8.0万穗,株高105.3厘米,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28.8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9.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7%,长宽比3.0,垩白粒率19%,垩白度2.8%,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0.76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1.23%(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19.52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8.4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1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9.87%,增产点比例88.5%;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45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8.6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9-1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0.85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在25天左右移栽,栽插规格20厘米×26厘米,每穴栽插4-5苗。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每亩施碳铵35千克、过磷酸钙35千克,栽插后5-7天每亩施尿素4千克、氯化钾10千克,大田氮、磷、钾施用比例为2:0.8:1,并结合追肥进行化学除草。有水插秧,深水活棵,浅水分蘖,一般在插秧后15-20天开始晒田,中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7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审稻2009027
  品种名称:奥龙优282
  选育单位: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
  品种来源:奥龙1S×H28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0.5天,比对照汕优46长3.3天。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浓绿,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稃尖无色,穗顶部籽粒罕有短芒,每亩有效穗数17.4万穗,株高113.3厘米,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36.5粒,结实率76.3%,千粒重30.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7%,长宽比3.2,垩白粒率13%,垩白度2.2%,胶稠度8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6.0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10%(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3.38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5.1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4.72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60%,增产点比例76.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6.05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71%。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1.2-1.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22-27天、5.5-6叶期移栽,栽插密度为20.0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大田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总养分含量≥45%的复合肥每亩20-25千克,栽插返青后每亩追施尿素7-8千克、氯化钾6-7千克,孕穗中后期看苗情补施磷、钾等穗粒肥,抽穗灌浆期忌施氮肥。栽插后寸水返青,薄水与湿润间歇式灌溉促发低位分蘖,够苗及时晒田,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收割前6-8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8
  品种名称:湘丰优186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超级杂交稻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湘丰70A×湘恢18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7.3天,比对照汕优46长0.1天。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谷粒稃尖紫色、有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株高111.1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48.8粒,结实率78.2%,千粒重28.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4%,长宽比3.1,垩白粒率10%,垩白度1.6%,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36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2.92%(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2.05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8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20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3.87%,增产点比例76.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4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3.13%。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2-1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稀播,培养壮秧。2.移栽:秧龄25-30移栽,栽插密度以16.7厘米×20厘米 或16.7厘米×23.3厘米为宜。3.肥水管理:以基肥为主,早施追肥,中后期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基肥占60-70%,追肥占30-40%。深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搁田控苗,后期干湿状籽,湿润养根。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9
  品种名称:天优12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A×广恢122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6.6天,比对照汕优46短2.9天。株型紧凑,茎秆较细,剑叶短挺,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穗顶部谷粒有少许短芒,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株高101.8厘米,穗长21.5厘米,每穗总粒数141.9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4%,长宽比3.5,垩白粒率6%,垩白度0.8%,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7%,达到国标优质1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0.36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93%(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491.33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2.7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5.8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2.35%,增产点比例64.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3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7.38%。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12.5千克,稀播,注意防治稻蓟马,培育壮秧。2.移栽:移栽秧龄一般为18-20天左右,每亩栽插1.8-2万穴、基本苗4万苗左右。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水浆管理上宜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30
  品种名称:丰源优227
  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丰源A×湘恢227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2天,比对照汕优46短0.2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9.4万穗,株高104.3厘米,穗长22.3厘米,每穗总粒数125.6粒,结实率78.7%,千粒重26.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0%,长宽比2.8,垩白粒率8%,垩白度1.1%,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1%,达到国标优质2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2.3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2.34%(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484.0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24%(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3.1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79%,增产点比例67.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0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61%。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根据长江中下游各地晚稻生产季节要求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6-8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2-1.5千克。2.移栽:秧龄30天内移栽,栽插规格为16.7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4-5苗。3.肥水管理: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早施分蘖肥,后期看苗施肥,有机肥与化学肥料搭配施用。深水活棵,及时晒田控苗,浅水孕穗抽穗,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不过早脱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31
  品种名称:扬两优013
  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占63S×R1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7.1天,比对照汕优46短0.7天。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穗顶颖花退化较重,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株高112.1厘米,穗长21.8厘米,每穗总粒数147.5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1%,长宽比2.9,垩白粒率19%,垩白度3.1%,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7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3.69%(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9.58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5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2.6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5.10%,增产点比例76.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4.3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49%。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旱育秧每亩播种量20千克,培育带蘖壮秧。2.移栽:秧龄30-35天移栽,一般每亩栽插1.8-2万穴,每亩基本茎蘖苗7-8万苗。3.肥水管理:每亩施纯氮量15千克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当每亩茎蘖苗数达到18万苗左右时及时分次搁田,生育后期田间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割前一周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32
  品种名称:准两优608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准S×R60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0天,比对照汕优46长1.1天。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剑叶直挺内卷,易早衰,稃尖无色,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株高108.9厘米,穗长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37.1粒,结实率82.0%,千粒重31.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1.6%,长宽比3.2,垩白粒率11%,垩白度1.1%,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9%。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98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7.50%(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26.6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0.0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3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8.80%,增产点比例96.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5.6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8.98%。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