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碧海行动计划投资估算**亿元,详细数据参见下表(表略)。
第五节 环境效益分析
第五章 实施碧海行动的技术支持研究
我国涉海环境科学研究滞后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碧海行动中,各地可积极争取科研经费,进行区域及跨区域的重大、重点的海洋环境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进步对改善海洋环境的作用。在加强涉海及海洋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强化环境管理,促进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和资源承受能力的平衡和良性循环。
以下各类项目供参考,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或补充修改,最好选择具有地方特有对海区生态系统意义比较重大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地方的科研资金支持。
一、海洋环境目标控制系统类
(一)重要河口、海湾富营养化的基准研究
(二)海域功能区富营养化分区管理策略研究
(三)入海河流河口混合区面积控制研究
(四)入海直排口混合区综合毒性面积管理控制研究
二、海洋污染源控制类
(一)养殖自污染控制技术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
(二)海域海上重大污染事故应急信息系统研究
(三)海上污染源控制技术研究
(四)海上流动污染源监视预测工程研究
(五)大气沉降(氮、磷)控制对策研究
(六)生活日用品(化妆、洗涤、消毒等用品)海洋环境效应及控制策略研究
三、监控应急研究类
(一)赤潮及生态异常灾害的对策和处置技术研究
(二)病原生物及贝毒监测与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三)建立包括氮、磷等非保守物质的水质预测模型及环境容量管理模型
(四)河流入海污染物通量监测估算方法的研究
(五)海洋环境综合监测技术开发应用研究
四、海洋生态系统演变及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研究类
(一)渤海区域入海径流减少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影响
(二)海域受损生态系统整治与修复
(三)人类活动对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及评估
(四)海域典型生态功能区退化过程与机理
第六章 “十二五”环境监测行动计划
第一节 行动目标
调查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近期效果;
掌握污染物入海总量;
监控陆域排放口达标排放的情况;
掌握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状况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
完善监测站位的优化调整,实现主要入海河口的水质自动监测; 完善海域环境与事故、灾害监测、监视系统。
第二节 行动规划
一、污染源监控
(一)直排点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
(二)河流入海污染物通量监测
(三)陆域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COD达标排放监控
(四)海上污染源污水排放量监测
(五)海上干湿沉降污染物量监测
二、环境质量监测
(一)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监测及评估
(二)完善生态监测网,开展海岸带生态监测工作
(三)海域环境与事故、灾害监测、监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