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渔船渔港的监督管理,增加渔港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通过经济杠杆及市场化调节,逐步减少数量众多的渔船排污入海量;
5、加强海上倾倒区的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对海上倾倒活动实施跟踪监测;对海上倾倒区实施监测和可利用程度的评估。
(六)重大涉海污染事故控制
1、制定各地的重大污染事故应急计划;
2、沿海具有有毒化学品、储油设施可能发生涉海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安排;
3、沿海油田的溢油应急计划。
(七)养殖排污控制
1、开展生态养殖的研究及推广,逐步扩大生态养殖比例;
2、严格控制海水养殖的投饵量,合理控制养殖的区域及面积;
3、制定养殖池废水排放标准。
(八)绿色消费
1、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
2、节约生活用水。
二、生态恢复策略
(一) 强化管理,控制海岸附近的采石挖沙对海岸侵蚀所带来的生境破坏;
(二) 积极研究渤海沿海河流的生态流量的工程计划及管理措施,恢复附近河口产卵场的生境;
(三)积极创造条件,在陆源重金属已完全控制以后,对河口附近严重污染的沉积物进行清除,恢复底栖生物的生境;
(四)积极恢复已被破坏的沿海泻湖与湿地,逐步扩大泻湖与湿地的面积;
(五)积极落实禁渔区、禁渔期、建设人工渔礁等生态渔业的各项措施,提高及恢复可持续利用的渔获量;
(六)对溢油事故造成的旅游场所、海滨浴场、特殊生态区、自然保护区石油污染,要根据应急计划,尽快进行抢救性恢复;
(七)建设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强化海岸带综合管理,控制沿岸土地的非生态开发。
三、环境管理策略
(一)加强环境法制建设,针对相关的环境问题制定及完善环境保护的条例、标准及管理规定等;
(二)建设环境信息系统及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宏观管理能力;
(三)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立体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碧海行动计划的实施效果;
(四)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安排针对性强的科研项目,为碧海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第二节 环境管理控制区划
一、管理控制区划要点
以海岸带陆源污染及非污染损害的防治及管理为重点,在水陆交错带建设海岸生态隔离带,对陆地污染源形成有效的拦截和利用,使海岸带生态得到恢复和重构,近岸海域的生境向好的方向转变;同时加强对沿海地市上游入境污染负荷量的监控,形成对陆源及海上养殖污染源、石油开采等排污的控制体系,对于近海日益频繁的溢油、赤潮事故建成溢油污染的应急污染控制体系。
二、污染控制体系层次结构
纵向由陆向海划分控制带;横向依水系汇流特征、行政区划特征、海域特点划分控制区;
陆域的控制区内按汇水特征划分控制单元,海域的控制区内按功能区划分控制单元;
控制带、控制区具体控制落实在控制单元,陆域控制单元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河流控制断面的监控,海域控制单元的控制体现在海域控制点的监控。
三、控制区划
碧海行动计划考虑分4个控制带(圈),即上游流域控制带,沿海陆域控制带,近岸海域控制带和离岸海域。
在各个控制带内的控制区的划分: